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23|回复: 4

“感谢门”与高尚情感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30 18: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LAN
“感谢门”与高尚情感教育
申卫平

     周洋在温哥华夺得短道速滑女子冠军时说:“拿了金牌以后……可以让我爸我妈生活得更好一点”,遭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一位领导的批评:“感谢你爹你妈没问题,首先还是要感谢国家。”18岁的周洋是个乖女孩,闻“过”则改,她在后来的受访时“重新感谢”,这次首先感谢了国家,父母则排在第五位。
    周洋错了,还是于副总局长错了?笔者无意纠缠这个令人挠头的话题,先谈一下当今教育的一个疏漏—— — 缺乏高尚情感教育。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的学生该感动的时候不感动,不该感动的时候却情绪激昂,他们可以为周杰伦颤动抽泣;他们可以为李宇春癫狂如痴,“玉米”“粉丝”等肉麻之词无以复加。当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稚嫩的心灵被浅薄所玷污,珍贵的情感被低俗所滥用,难道除了严厉的指责和无奈的感叹外,就别无他法了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向受教者施以高尚情感教育?所谓高尚情感教育,即某个人或团体为祖国、为社会、为民族,以及为他人所释放的高尚情绪或生动事迹来影响感动受教育者,以润物无声的力量,使其心灵和情绪悄然发生变化,用感恩、报答、责任、义务替代冷漠、自私、偏执和狭隘。
    究其内容,首先是英雄、伟人的高尚情感教育,也即是英雄主义教育。说起“英雄”这个词,似乎使人感到久违。这里,不得不转引一则网上广为流传的故事,这是一个在美国科研单位做研究的中国学子的亲身经历:实验室里,我和一个“小台独”女孩子聊天。这个台湾孩子很幼稚—— — 她认为台湾可以“和平独立”。我问她,你会为台“独”流尽最后一滴血吗?她说“没那么严重吧”。于是,我就告     诉她,我会为祖国统一尽最大努力。她说你会用生命为代价吗?我说,如果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也就不能呆在美国了。她很惊讶。我很平淡(内心骄傲)地对她说,“我们从小就是被这样教育的”。于是,我给她讲了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她的眼睛瞪得好大。后来,我问她,这些人都是共军的英雄,我问你是否知道张自忠、高志航、佟灵阁、赵登禹等国民革命军的抗日英雄。令我遗憾的是这个小姑娘一个也不知道。我很悲哀地看着她说:“如果说共军的英雄你不知道,那还情有可原,但是国军英雄,你为什么也不知道?为了民族独立和尊严,在关键时刻我们是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
    那孩子的反应令我吃惊,她说,这些人你知道,其他中国大陆人未必知道吧?我说,那么,明天白天你可以询问这个实验室所有来自大陆的中国人,如果说有一个人不知道这些英雄,我免费请你吃一个星期的午饭。小女孩蛮认真的,第二天真的去询问了,她询问了八个中国人,就接受了八次英雄主义教育。看着她的失望表情,我决定给她毁灭性的一击,向她建议问问其他大陆来的女生,结果就是她又接受了四次同样的教育。最后她很认真地对我说:“我现在知道了,台湾独立仅仅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因为大陆有一批你们这样的人,科研做得漂亮,同时很勇敢。”这位学子又说:──中国不能没有英雄主义。我为什么敢于让她随便询问实验室的中国人?因为我自信,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心里面     都有英雄,都有血性。无意之间浏览网络的时候知道了上海的语文教材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课文,我的心情可以说是十分悲痛和复杂的。这真的让我悲哀。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能震撼我们的灵魂,荡涤我们的私念,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我们有的人却以“与时俱进”、“和平时代”等为美丽的借口,今天抽走“五壮士”,明天删去《百合花》,小萝卜头没了,海娃、雨来不见了……没有了英雄,淡化了信仰,谁还能阻挡得住那些金钱驱使下狂轰滥炸般的媒体传播、商业炒作起来的无厘头男女?那些低俗偶像能不鸠占鹊巢般地占据学子的心灵空间吗?说到这里,如果还有人对此心存疑虑的话,请重温郁达夫在鲁迅的追悼会上的讲话,一定会让你振聋发聩,猛然醒悟——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敬重爱戴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民族。”其次是平常人的高尚情感教育。这里要说明的是,高尚与否,不应以某个人为社会所释放的情感大小轻重为依据,而应以某个人的能量所闪烁的光亮度为标准。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评选出来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既有殉职的公安局长任长霞女英雄,有在非典时期做出卓越贡献的钟南山工程院院士,也有为母换肾的田世国、残疾人《千手观音领舞者》邰丽华、带妹妹求学12年的洪战辉、为捐肾救子选择暴走瘦身的母亲等普通人,他们一样具有感动中国的高尚情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这是我们古人因受恩于双亲而作出报恩的经典反应。而我们现在的大中学生,对父母、对恩师情感交流吝啬,回报意识淡薄,且不说网上和各新闻媒体上“大学生三封催款家书字数不如电报多”、“中学生在道德边缘徘徊”等令人心酸的话题,就转引前不久《报刊文摘》报道的一则消息:江苏镇江一私企老板为帮助贫困学子,掏出3万元扶持了100名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寒门学子。他并不想得到什么“回报”,但想不到的是,春节将临,他竟然没有收到所有来自这100位大学生的一张贺卡和一条短信!这位老板沉重地感叹:比生活贫困更可怕的是精神贫困和文明贫困!我们的受教育者情感贫血、人性淡薄到这份上,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还不是我们教育者自己的错?笔者曾有幸参与一节关于“亲情教育”主题的班会课,一位老师从某杂志上剪来一篇《娘,我的疯子娘》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声情并茂地读一遍,稍作点评,就哭倒了一大片。他们能被一个疯子的动物性母爱所感动,体味到自己及所有母爱的伟大和高尚,灵魂得到提升,情感得到洗礼,这说明,并非是我们的孺子真的到了形同草木、心似铁石那样“不可教”的地步,实在是我们学科设置中缺少了正面的高尚情感教育。
    回到周洋的“感激门”,我们认为无论谁对谁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都是应该反思的。
发表于 2010-7-13 14: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已阅................顶顶...............
发表于 2010-7-13 15: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LAN
{:4_98:}{:4_98:}
     
发表于 2010-7-13 15: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最近看了一本有关民国志士的书,看完之后感觉当今社会确实丧失了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东西。民族大义、英雄气节,包括文人的风骨,都被金钱和浮躁给腐蚀了。
每看到一些人拿先贤志士英雄人物开涮,就想到这句“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民族,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敬重爱戴的民族,则是不可救药的民族。”
发表于 2010-8-16 22: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回复 4# 石上一雨花

民族气节是民族之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如肖邦的钢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4-6-11 15:56 , Processed in 0.0538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