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16 09: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荒诞的论证,无赖的狡辩!点驳常州方面的“齐梁故里论据” 在2009年第1期《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中一次发表了三篇分别由常州的领导、教授和上海辞书社的编辑撰写的论证常州是“齐梁故里”的文章,其中的论据荒诞可笑又可气,特别在对丹阳提出的齐梁故里证据的反驳方面更是充满无赖和狡辩。
下面摘录其中的《关于齐梁故里之争中若干问题辨析 (雪 峰)》一文部分论据:
一、历史上的武进县就是(南)兰陵县,武进县、(南)兰陵县不是曲阿县
齐梁故里在常州武进,还是在镇江丹阳,首先要弄清历史上武进、(南)兰陵与曲阿(今丹阳)的关系。
1.武进县、(南)兰陵县不是曲阿县、丹阳县历史上武进、(南)兰陵与曲阿有着亲密而复杂的分合废置的关系。
武进县始建于吴嘉禾三年(234年),孙权改丹徒县为武进县(治所今镇江),改曲阿为云阳(今丹阳)。当时武进、云阳、毗陵三县均属毗陵典农校尉管辖,治所设在毗陵(今常州)。公元280年,西晋灭吴,太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改毗陵典农校尉为毗陵郡,复以武进为丹徒,云阳为曲阿,并分丹徒、曲阿两县东部地区设置武进县于毗陵县西北,县治在阜通镇(又称东城,原武进县万绥镇,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一带),同属毗陵郡管辖,郡治设在毗陵(今常州)。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北方士民大批南下,东晋初年在当时的武进县境内侨置南兰陵郡和兰陵县,在曲阿县境内侨置祝其和襄贲二县。到南朝梁武帝时,侨置郡县被撤销,所有北方迁进的居民都编入当地户籍,归当地郡县管辖。而晋陵郡(时毗陵郡已改为晋陵郡)内侨置的兰陵县独不废,于天监元年(502年)把南东海郡改为南兰陵郡,把武进县改为兰陵县, (南)兰陵由侨县成为实县,其原因是齐梁两代开国皇帝都是(南)兰陵人。其时兰陵县、丹徒县属南兰陵郡,曲阿县与延陵县仍属南徐州晋陵郡。隋时改郡为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把兰陵县并入曲阿县。到唐武德二年(619年),“原兰陵地分出复置武进县”(1992年《丹阳县志•行政建置》,第65页),与晋陵县同属常
州,曲阿县属润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曲阿县改为丹阳县。
从以上武进、兰陵与曲阿的分合废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1)历史上武进县于晋初从曲阿县中分出,于隋时并入曲阿,唐初又从曲阿分出重置。武进县与曲阿县除隋唐合并30年外,从西晋至唐朝及其后都是独立建置,互不隶属。(2)兰陵县于东晋初侨置晋陵武进县界内,梁初改武进县为兰陵县,又称南兰陵县,与曲阿县分属两个郡,所以兰陵县又称南兰陵县就是武进县,不是曲阿县。这些在《晋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和常州武进、镇江丹阳两地地方志中均有记载。所以《镇江研究丛书》中称“东晋在今镇江辖市丹阳境内侨置兰陵郡”、“南兰陵县(今丹阳市)”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还在使用“偷换概念”的惯用伎俩,否认南兰陵大部分在今丹阳境内的事实!请问,照你的说法难道南兰陵就只有现万绥镇附近四五个乡镇的地盘吗?怎么解释南兰陵与丹徒接壤且交界处在江中“遗山”(今大港“圌山”,见《陈书》)的事实?!
2.梁初改武进为兰陵,未改曲阿为兰陵
刘建国先生在《萧统籍贯考》一文中,引用清光绪《丹阳县》(卷一)称:梁天监元年“又改曲阿、武进为兰陵,治所在曲阿县城(今丹阳市区)”。以此为依据,于是把武进、兰陵说成是今天的丹阳市。这与史实不符,历史上曲阿县没有改为兰陵县。查《丹阳县志》(1992年版)称:“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改从曲阿分出的武进县为兰陵县,属兰陵郡。曲阿、延陵仍属晋陵郡。”《镇江市志》(1993年版)称:丹阳县在“西晋、南朝和隋朝时均为曲阿”。就在《萧统籍贯考》一文引用的光绪《丹阳县志》中,该文作者却无视该志卷七“补遗”中所附的考证:“梁时丹阳为曲阿”,已将该志卷一中梁改曲阿为兰陵的说法更正了。----又在“以片概全”,“梁时丹阳为曲阿”就代表南兰陵所有区域都不在现丹阳境内吗?!有这样不顾事实毫无理性的论证方法吗?!
3.武进、兰陵在今丹阳境内的说法没有依据
栾广高先生在《千年龙飞地,两朝帝王乡———(南)兰陵地望辨析》一文中提出,历史上武进县是从西向东推进的,地域在今镇江市东南黄墟到丹阳陵口、窦庄再到武进小河夹江。于是认为历史上武进县在今丹阳境内,侨置的(南)兰陵也不在武进境内。所以,他认为历史上的兰陵县就是今天的丹阳市。经查史籍和两地(镇江、常州)地方志书发现,该文说法亦难成立。(1)史载晋初分曲阿、丹徒东部地区别置武进县于丹阳县东五十里《元和郡县志》),明明讲武进县是从曲阿、丹徒东部分出,县治距丹阳县城五十里,约在今常州市西北万绥镇一带。(2)《新唐书•地理志》记载:武进,“武德三年(又说二年)以故兰陵县地置”。栾广先生对此提出质疑,并称《新唐书》作者“欧阳修在此是百密而一疏”。这连丹阳市自己在1992年版《丹阳县志》中也承认唐武德二年(619年)“原兰陵地分出复置武进县”。那么,栾先生提出的武进县境范围又有何依据呢?有文献记载还是有古代地域图可阅?如果有的话可以拿出来展示,如果没有的话则是作者本人的臆测和对历史的想象。(真是标准的无赖式反问,难道你说的历史问题都有历史地图佐证吗?即使有,就一定准确?!)历史上,县域会有变化,而且也没有现今这么清楚。但唐初以故兰陵地复置武进县后,武进与晋陵时有分合,与丹阳虽有调整,但基本稳定。所以说历史上武进县、兰陵县在今丹阳市境内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请注意:“以故兰陵县地置(武进)”不等于“以故兰陵县全部地置(武进)”!再说事实证明欧阳修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表达有误(并且其他时期史书中-如《旧唐书》均无这样的记载)!你常州人就是在这里拼命利用古人的这一疏忽抱住不放大作文章,太可笑了!
二、帝王陵墓不代表故里所在,齐梁萧氏祖居地在常州市西北万绥一带---自说自话,毫无依据
齐梁故里丹阳说的主要依据是齐梁帝陵大多在丹阳。对此要做分析,对史志上的一些记载也要联系当时情势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1.帝陵不代表齐梁故里所在 齐梁帝陵大多在今丹阳各地,这是事实,但也要分析。(1)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大多不在祖居
地,如西汉帝王祖籍江苏徐州地区,而帝陵则在陕西。清代帝王祖居地在东北,入关后的帝陵则在北京。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祖居地在广东中山市,而陵墓则在南京紫金山。---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帝陵不在帝里,你武进强抢泰安陵干什么?自打嘴巴?!(2)齐梁两代帝王陵墓也不独在丹阳一地,目前地面也仅见陵前石刻,而且散布在江宁、句容、丹阳、武进、江阴等地。在今句容市石狮乡有梁武帝四子南康简王萧绩墓及石刻。在今江阴市有梁敬帝萧方智的萧天子墓和公主墓。在常州西北万绥镇也有两处皇坟遗址,一在孔村,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合志》记有齐高帝泰安陵在此,现尚存遗址;一在严桥村北,于1975年平整土地时皇坟遗址被挖毁,出土铜器二百余斤,因时在“文革”,遗物不存。---原来武进人有伪造古迹的“光荣”传统,早在清朝就伪造泰安陵,可惜已被丹阳人民彻底揭穿!注意:除特殊情况外,几乎全部齐梁两代帝王陵墓在丹阳,这是公认的史实!(3)齐梁两代定都建康(今南京),帝王死后墓葬在政治中心附近的南京、镇江到常州西北一带,本属自然。而且从南京、镇江到常州西北部为丘陵地带,地势高,风水好,符合旧时墓葬“背依山峰、面临平原”的要求。----你不是说常州是风水龙地怎么怎么好吗?万绥地势也很高,交通又好,怎么不葬到那里的呢?!(4)南朝石刻是国家的艺术瑰宝,但石刻只是陵墓的一部分。据考古资料显示,现今列入保护的南朝石刻,能找到陵墓所在和确定墓主身份的并不多。这些石刻的认定是根据一些考古文献推断的年代和主人身份。最可靠的方法就只有找到陵墓,进行考古发掘,如果从墓志铭上找到姓名或印章之类实物,那当然才能真正确定墓主身份。所以,有些石刻墓主还有待考古的进一步发现和重新认定。---典型的无赖型考证,对别人怀疑一切,对自己则无中也生有!告诉你,国家权威的史学专家以及从古至今的所有正史资料早就考证载明了丹阳的绝大部分齐梁皇陵主人了,用不着你操心!
2.梁武帝“幸兰陵”不独到丹阳一地
《梁书•武帝本纪》记载:大同十年(544年)“三月甲午,舆驾幸兰陵,谒建宁陵。辛丑至修陵。壬寅,诏曰‘朕自违桑梓五十余载,乃眷东顾,靡日不思。今四方款关,海外有截,狱讼稍简,国务小闲,始获展敬园陵,但增感恸。故乡老少,接踵远至,情貌孜孜,若归于父,宜有以慰其心。并可锡位一阶,并加颁赉。所经县邑,无出今年租赋。监所责民,蠲复二年。并普赉内外从官军主左右钱米各有差’,因作《还旧乡》诗”。“己酉幸京口城北固楼,改名北顾。庚戌,幸回宾亭,宴帝乡故老,及所经近县奉迎候者少长数千人。夏四月乙卯,舆驾至自兰陵。诏鳏寡孤独尤贫者赡恤各有差。”对《梁书》上这段记载有不同解读。“兰陵丹阳说”解读为“幸兰陵”,就是到丹阳。于是,就把古代兰陵县说成是今天的丹阳市。其实对这段文字可作这样的解读。
第一,梁武帝“幸兰陵”,应理解为是一个过程,不独到曲阿一县,至少到过当时的曲阿(丹阳)、京口(镇江)、兰陵(武进),即文
中所讲“所经县邑”、“所经近县”,从三月到四月,“舆驾至自兰陵”,到达当时兰陵县(即武进县)祖居地。根据武进县、乡志书的记载,当年梁武帝“幸兰陵”,到祖居地(武进县万绥一带)祭祖,然后登黄山(今武进万绥镇北孟河镇),俯瞰长江,见黄山九峰有九龙之势,回京后即传旨誌公禅师在黄山督造九龙禅寺。近代历史学家屠寄在《黄山旃檀禅寺碑记》中讲:“至梁武帝萧衍,崇信佛法,造寺兹山,供佛庇僧,名九龙寺。厥山临江绝高,而回九龙之势,故名。”此寺为萧衍家祠,在今孟河黄山,至今保存完好。---这一段可是你们常州近现代人硬塞进梁武帝“幸兰陵”行程的,没有任何历史资料佐证,完全是臆测,没有丝毫可信度可言!再说了,梁武帝81岁,回丹阳扫墓哭得一塌糊涂,那有心思多跑七八十里路到你那个无名无景的破山上看什么长江?!第二,“幸兰陵”,所经各县邑,可解读为古南兰陵郡地域。据史载,东晋初侨置(南)兰陵郡,郡治逐步东移至(南)兰陵武进县境内(此武进非今武进也)。梁时(南)兰陵郡、县治所均在武进境内,(没有证据能证明这点!)“(南)兰陵”名称用于江南前后共270多年,其间或为郡或为县,因(南)兰陵县是齐梁萧氏祖居地,又加上(南)兰陵郡从西向东延伸,所以出了建康(今南京)就通称(南)兰陵地域,(多么自相矛盾,刚才还说丹阳不属于南兰陵,现在又统称了,难道梁书也在瞎写吗?)在《中国古代地图集》梁代的地图上,在建康与吴郡(今苏州地区)之间只标上“南兰陵郡”。梁时曲阿与兰陵是两个县,而且分属两个郡,史官不会糊涂分不清,《隋书•五行志》中就记有“曲阿县建陵”字句。(请搞明白,这不更证明曲阿兰陵是一家吗!再说这是陵口的事情。)只因兰陵是皇帝祖居地,曲阿为兰陵近县,所以把“所经县邑”统称为兰陵,把当时的曲阿县也包括进去了。说句笑话,倒是曲阿沾了兰陵的光。(这位作者自我感觉真是太好了,典型的阿Q精神,似乎世人被他这么一忽悠,兰陵就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了!丹阳反倒要来感谢他的恩赐了?典型的掠夺者爆发户心态!)今人把梁武帝到曲阿祭陵,就解读为“曲阿就是兰陵”,更延伸到今丹阳就是兰陵。这种解读有违史实,是不能成立的。--这么说来,史实好象是你常州人随便决定决定的,连正规史书都写的都是有违史实,因为,他们没有按照你们常州人的意愿写“梁武帝幸曲阿”祭建陵修陵?!!!
[ 本帖最后由 云曲简丹 于 2009-5-16 09: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