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佟平

[原创]《闲读圣经和论语》(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15: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帖由 小z 于 2009-4-1 16:32 发表
每天一读,随便这么看看,挺好的


谢谢关注和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08:5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94,《圣经》是绝对真理吗?——《闲读圣经和论语》

经常听到一些基督徒把《圣经》宣称为是绝对真理,任何人如果对《圣经》有一点批评,立刻会遭到他们的臭骂。以前我一直以为那只是一些素质低下的愚昧的基督徒在无理取闹,现在才知道,原来把《圣经》当成绝对真理的错误思想正是《圣经》作者灌输给他们的。《启示录》中写到:

“耶稣基督的启示,就是神赐给他,叫他将必要成的事指示他的仆人。他就差遣使者,晓谕他的仆人约翰。约翰便将神的道,和耶稣基督的见证,凡自己所看见的,都证明出来。念这书上豫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 ”(启1,1~3)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豫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豫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这书上的豫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启22,18-19)

《圣经》的话就是神的话,所以这些话是不能添一点也不能删除一点,更不允许有丝毫修改,否则将遭到神的惩罚,而相信这些话的人将有福。“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16,16),也就是说,不但对《圣经》进行修改的人将遭到神的惩罚,就连不信《圣经》的人也将被定罪。只因为不相信一本描述半野蛮、半开化民族生存状态的宗教故事的《圣经》就要被定罪,还有比这更霸道的事吗?

《圣经》是2000多年前的古人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当时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能力写出来的东西,这只能代表当时的犹太人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水平,这样的认识水平显然不可能成为永久的真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真理能力的提高,当时被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现在被证实是错误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社会也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对真理的探求和对错误的否定的过程来实现持续的前进和发展。事实上基督教本身就是在对犹太教否定和修正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约》也是在对《旧约》的否定和修正中产生的,今天的绝大多数基督教会的许多理论依然是在对《圣经》的一些内容进行否定和修正的基础上产生的。

《圣经》的作者将自己写的书当成不可更改的绝对真理,并以此作为衡量世上一切是非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原则是非常霸道、非常野蛮、非常独裁、非常愚昧、非常不科学、也是根本不可行的,尤其在一个文明、民主、科学的时代,更是注定要被唾弃的。正如一位宗教研究者所说的那样: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 而‘信仰’从心理上来说意味着‘放弃’, 也就是‘放弃’独立思考。要是真有神(泛指的‘神’)的话,他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应该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想这段话用来评价《圣经》这本宗教书是最适合的,因为一部《圣经》从头到尾翻来覆去所要表达的就是一个意思:

“放弃人的一切独立思考,绝对地盲从神的启示。”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宗教都是要求人类放弃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佛教就非常鼓励人们的独立思考,根据中国佛教文化信息中心提供的醒尘的《佛教文化》一文的资料介绍,古代印度的佛教徒经常舍命辩经,宣称“若能驳倒一条的,甘愿斩首认输”。公元641年,当时在印度学习的大唐玄奘法师也在印度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的印度佛教史上最大的一次论辩大会上以一篇《破恶见论》与到会的数千高僧进行了辩论,同样承诺:“若能驳倒,斩头相谢”。

印度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思辩精神即是在这种自由的论辩气氛中不断发扬光大的。即便在今日中国佛教中,依然有一种“辩经”的功课。

关于《圣经》是否有错、是否可以修改的问题,美国的基督徒似乎比中国的基督徒要开放得多,比如说,第三任美国总统杰佛逊就曾经为使基督教在非基督徒国民中也引起共鸣,以有助国民的道德建设,杰佛逊自己编著了一部《杰佛逊圣经》,删去了关于耶稣的神迹的故事。因为他担心神迹的部分会引起社会非基督徒对基督教说教的抵抗。

杰佛逊总统删改《圣经》当然只是他个人的行为,并不能代表所有美国的基督徒,但是从他的这个行为中最起码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真正的基督徒也是有勇气承认《圣经》中有错的。所以中国的基督徒如果还坚持《圣经》是神写的,句句是真理,恶意攻击一切批评《圣经》中缺点错误的言论,只能是汲取了《圣经》的糟粕、而抛弃了《圣经》的精华,只能落得一个东施效颦的下场。

《论语》也被儒家思想推崇为经典之一,但儒家从来不把《论语》当成是绝对真理,不把《论语》当成是衡量世上一切是非的绝对真理标准,更提醒弟子不要总以真理拥有者自居,更不要以为自己总是对的,相反,孔子提醒弟子始终要虚怀若谷,随时向别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7•22』

儒家思想这样的信念让弟子始终处于一种虚心、开放、兼容、更新的状态,就不会犯绝对盲从、固步自封的错误,在《论语•里仁》中还明确要求弟子: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⒋17』

意思是说,“见到好的、正确的、先进的、优秀的,就要向这些看其,见到不好的、错误的、落后的、低劣的,就要反省,引以为戒。”

孔子从来不强求任何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坚决杜绝四类毛病,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尤其是孔子从来不觉得需要把自己的观点绝对化、真理化,甚至觉得真理根本不需要多说,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17.19』

意思是说,“天说了什么呢?但春夏秋冬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呢?”

有必要硬把两千年前的《圣经》中的那些陈旧观点都当成真理来迷信吗?

(未完待续)
2009/4/7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09: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95,《论语》《圣经》的对话——《闲读圣经和论语》

基督教在唐朝曾一度传入过中国,被称之为“景教”。基督教有许多派别,景教属于基督教的聂斯脱利派。景教到了明朝建立之后已经在中国完全灭绝。今天在中国的基督教可以说是从利玛窦的传教开始。

利玛窦出生于1552年,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1582年(万历十年)利玛窦应召前往中国传教,8月7日到达澳门,在那里学习中文。由于明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之前的传教士都未能进入中国大陆传教、只能停留在澳门。

1584年,利玛窦与罗明坚神父称自己是来自“天竺”的佛教徒,才得到了中国官员的入境允许、入居广东肇庆。他不敢直接告诉中国官员他是来传教的,否则他将被驱逐。1585年他们在肇庆建了全中国第一座教堂,起名为“仙花寺”,中堂悬挂的另一块匾是“西来净士”。供奉的圣母像让当地人误以为是观音的姐妹。事实上基督教的“天国、地狱”宗教理论与佛教的“天堂,地狱”宗教理论也很相似。在肇庆传教期间,他们穿的又是佛教徒的服装,所以当地人都把他们传的教当成是佛教的一个分支。

明朝的肇庆决非中国文化的中心,但即便如此,来到肇庆的利玛窦还是很快被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征服,他称赞:“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他感叹:“柏拉图在《共和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在中国已被付诸实践。”而且他还发现中国没有受到上帝的垂爱,却可以大气磅礴地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从未得到上帝启示、凭着自然理性就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物质繁荣,文化昌盛。”中国人也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

在肇庆期间,他的主要工作不是传教,而是继续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同时与中国人合作翻译了部分《圣经》的内容,比如《十诫》、《主的祈祷》和《圣母赞歌》等。

1589年利玛窦搬迁到韶州。搬迁到韶州不久,随他一起进入中国的外国传教士先后回国或去世,只剩他一个人。在此期间,他更加迷恋上儒家文化,并将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首次翻译为拉丁文。1594年,他开始蓄发留须,并穿起了当时儒士的服装,从外表上完成了彻底儒化的转变,也为他在中国秘密传教涂上了最好的保护色。

随后利玛窦辗转来到南昌,与当地的官绅阶层进行了密切交往和友好的对话,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传教策略——“南昌传教模式”。他通过展示三棱镜、西国记数法和钟、讲解西方书籍等方式广泛结识了许多儒士权贵、各级官员、乃至皇族后裔。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利玛窦放弃那种赤裸裸的建造教堂、公开传教的传统传教方式,而是巧妙地以软性广告的方式推销他自己结合中国儒家文化的学习体会写出的传播基督教的《交友论》和《天主实义》等书籍,甚至还用一些中国自古就有的概念偷换基督教的观念,比如用“天”、“上帝”偷换“天主”等。利玛窦在南昌传教的三年,也是他的传教策略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过程。

1596年,罗马教会任命利玛窦为耶稣会中国教区的负责人,全权负责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并指示他想办法到北京去觐见中国的皇帝,希望通过皇权来获取在中国传教的“绝对通行证”。

利玛窦在去北京见到中国的皇帝之前,还在南京留下了重要的足迹。1599年他在南京住了一年多,不但第一次把天主教传到这里,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座教堂,还在这里结识了他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徐光启等。

徐光启于1593年就在广东韶州认识了传教士郭居静(L.Cattaneo)。但引起他的兴趣的并不是来自西方的宗教而是来自西方的科学。1600年徐光启从郭居静那里听说利玛窦精通西方自然科学,于是慕名来南京向利玛窦求教。见面之后,利玛窦也对徐光启的学问非常敬佩。徐光启非一般儒生,他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实学,对数学、天文、地理、自然科学都非常有研究。

利玛窦并没有答应传授徐光启西方的自然科学,而是给了他两本书:《马可福音》和《天主实义》,徐光启知道,这是利玛窦要求他先入教,然后才传他西方科学。徐光启没有答应,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要挟。

但是经过三年的思考,对西方科学的热爱最后占了上风,于是决定向利玛窦的宗教要挟妥协,于1603年加入了天主教。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作翻译《几何原本》,1607年两人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出版,成为明末从事数学工作的必读书,对发展我国的近代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徐光启在利玛窦去世之后还于1612与传教士熊三拔(S.de Ursis)合译了《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洋的水利工程作法和各种水利机械。1613年之后,除了很少时间在朝廷做官,徐光启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撰写并出版了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和军事论集《徐氏庖言》。

利玛窦把西方自然科学当成他传教的工具,徐光启为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而入教。这不只是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也几乎构成了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主要方式。今日中国的基督徒几乎无不因为有某种宗教之外的需要和目的而加入基督教。

1601年,利玛窦抵达北京,向明神宗进献了自鸣钟、大西洋琴和《圣经》、《万国图志》等物,因此获准长居北京。万历帝只以为蛮夷来朝,没有想到利玛窦长住北京的目的是为了偷偷传播基督教。利玛窦在北京继续了他的“南昌传教模式”,以丰富的学识为媒介来结交中国的士大夫,通过走上层路线来达到传教的目的。他还根据自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创造性地摸索出了一套将基督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调和的传教方式,被后人称之为“利玛窦规矩”。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十分有效,到了1605年,北京已有200人信奉天主教,当中有数名更是公卿大臣。

“利玛窦规矩”的核心在于怎样将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融为一体,他的这一尝试虽然很快随着他的去世而遭到罗马天主教的全面否决,但他的尝试还是被后人、尤其是中国的基督徒所接受,逐渐形成了专门研究怎样将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相融合的“耶儒伦理”。

1610年,利玛窦病逝于北京。依照明朝的惯例,客死中国的传教士必须迁回澳门神学院墓地安葬。其他传教士和利玛窦的受洗教徒都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恩准,让利玛窦安葬于北京,藉此来认可教会和天主教在中国的合法存在。为此,耶稣会士庞迪我神父(Didace de Pantoja) 向万历皇帝上呈奏疏,希望能破例赐地埋葬利玛窦,并得到了万历帝的首肯。这也为利玛窦的门徒利用他的安葬、以乞讨墓地为名得到了在北京公开传教的合法权大开方便之门。利玛窦去世之后,他的门徒按照“利玛窦规矩”继续在中国传教,使得基督教在中国有了较大的发展。经过了百年左右的传播,基督教以为在中国站住脚了,1704年罗马教皇克列门十一世公然发出了禁止中国教徒祭孔、祭祖、甚至禁止中国教徒在家里、在坟上举行吊丧之事时行礼的禁令,并把这些污蔑为是“异端”。

禁令中写到:

从今而后,总不许用“天”字,不许用“上帝”字眼,只称呼“天地万物”主。
春秋二季,祭孔子并祭祖宗之大礼,凡入教之人,不许作主祭,助祭之事,连入教之人,亦不许在此站立,因为此与异端相同。
于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不许入孔子庙行礼。
不许入祠堂行一切之礼。
或在家里,或在坟上,或逢吊丧之事,俱不许行礼。

康熙皇帝闻此,觉得这一禁止子女向去世父母和祖先祭奠行礼的禁令荒唐得禽兽不如,他谕令如下:

  “中国供神主,乃是人子思念父母养育。譬如幼雏物类,其母若殒,必呼号数日者,思其亲也。况人为万物之灵,自然诚动于中,形于外也。即尔等修道之人,倘父母有变,亦自哀动。倘置之不问,即不如物类矣,又何足以较量中国。”

随后又针对罗马教皇的禁令告示批示:“览此告示,只可说得西洋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况西洋等人,无一人同汉书者,说言议论,令人可笑者多。今见来臣告示,竟是和尚道士,与民间小教相比,其乱言者莫过如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基督教以信奉和尊崇孔子偷偷进入中国传教,又在百年之后因为反孔被禁止在中国传教。当基督教再此进入中国的时候,则是依靠了野蛮的枪炮、血腥的屠杀、和罪恶的侵略。

1844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基督徒强迫清政府允许基督徒在中国五个通商城市建教堂传教:“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地。”(《望厦条约》)。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基督徒再次在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强迫清政府允许基督徒在中国所有的城市自由传教:“③外籍传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天津条约》)。

现在,当你路过那些存留在中国国土上的基督教堂时,你也许会感到它的时代旧远、威严肃穆、散发出仁爱友善的脉脉温情,但当你回溯那段历史,请不要忘记,这些历史遗迹所遮饰的,是一段怎样的苍桑。

1939年,教宗碧岳十二世所废除终于废除的中国基督教徒祭祖敬孔的禁令,由此可见,基督教要想在中国很好地传播,还是得遵循尊孔的“利玛窦规矩”。

罗马教皇为什么要发布反孔的禁令,究其原因,正与基督教文化一神教属性的强烈排他性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读完本书,你会对此有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要素之一。我在这“五常”后面再补充一个“和”字,然后从这六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论语》以及《圣经》的相关内容。

(未完待续)
2009/4/14
 楼主| 发表于 2009-4-21 09: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96,《圣经》和《论语》是死敌吗?——《闲读圣经和论语》

在本书中,我对《圣经》的主要内容作了一些肤浅的分析、思考和探讨,并与部分《论语》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比较。通过分析和思考,我的总体印象是,以《圣经》为指导的基督教的所有目的,归根到底都只关心个人,即便是对别人进行慈善活动,也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进天国、得永生”的私欲;而以《论语》为指导的儒家则是强调要在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基础上,还要考虑怎样与别人的和谐相处、更进一步思考要怎样改善整个社会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儒家文明是比基督文明更高层次的一种文明。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我的这些观点,并不是想让你在打开一扇窗的时候,同时关闭另外一扇窗。我并没有那么狭隘,我真正想提醒的是:在你同时打开两扇窗或更多的窗欣赏风景的时候,不要只被任何一种景色所陶醉,而要学会比较和欣赏不同的风景,然后通过独立思考作出理性的选择。

《论语》和《圣经》是儒家文化和基督文化的经典著作,也可以称之为这两种文化的代表作,那么这两种文化的代表作是不是你死我活的死对头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别人是怎么谈论这个问题的。

在基督教文化背景中长大的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先生在十几年前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的理论,他认为21世纪将会形成基督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相冲突的世界。

在儒家文化背景中长大的中国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全面否认“文明冲突”的理论,认为人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什么两个文明之间的冲突,他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六大文化误区”一文中说:

“有些冲突,看上去发生在两个文明之间,但细加分析即可发现,其中并不包含文明意义上的对峙。”
他还说,“世界各大文明之间,融合的事实远远超过冲突的事实。只要是文明,互相之间一定有共同的语言,也有共同的敌人。”

我觉得余秋雨先生和亨廷顿先生两个人的观点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是否会有冲突,关键在于这种文明本身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这种文明本身具有强烈的排他性,那么这种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反之,如果这种文明本身具有极大的兼容性,那么就不会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

基督文明属于排他性极强的一神教文明,而儒家文明则属于兼容性极强的泛神教文明。亨廷顿先生的认识误区在于他只看到基督文明的排他性,就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都存在着排他性,因此他错误的认为所有的文明之间必然产生文明冲突、无法和平共处。余秋雨先生的认识误区在于他只看到儒家文明没有排他性而有极强的兼容性,就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文明之间都没有排他性而有兼容性,因此错误地认为所有的文明之间都不会产生文明冲突。

如果说以黑暗的中世纪连年不断的罪恶的十字军东征为代表的典型的基督文明与非基督文明之间的惨烈冲突已经距离我们太远,那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上个世纪发生在全世界的“冷战”冲突。按照我们的教科书的说法,那是一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意识形态的冲突,但是按照美国的说法,那是一场基督教文明与共产主义文明之间的冲突。事实上,现在我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明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并不必然产生冲突而是可以彼此很好地兼容。尤其讽刺的是,今日社会主义中国大陆存在许多资本主义的不好的东西,比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而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却有许多社会主义的好东西,比如对工人的全面保障等。

放眼世界,中东战火是由于基督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这两个文明之间之所以会有激烈冲突,是因为这两个文明都属于一神教文明。朝核问题是基督文明与共产主义文明(尤其是阶级斗争理论)之间的冲突,中印之间不会产生大的文明冲突,因为印度文明和儒家文明都是不排他的。但是,如果中国政府放弃创建和谐世界的儒家文明,选择了其他排他性极强的文明(比如选择了对外要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对内大搞阶级斗争的文明),那么也可能会与其他文明发生冲突。

我的结论是:对于《圣经》的信徒来说,《论语》的信奉者是它的死敌;而对于《论语》的弟子来说,包括《圣经》在内的所有其他文明都不是它的死敌而是朋友。这不但是因为《论语》的核心价值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在于《论语》主张“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是一种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化汲取营养的文化体系。《论语•子张》中写到: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19.3』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寻问怎样结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些不一样: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不但是《论语》所提倡的一种交友原则,也是一种外交原则,一种对待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原则。

如果每一种文明都坚持自己所信奉的文明是唯一的真理,并希望以自己的文明取代一切其他文明,那么各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各种文明都能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并善于学习其他文明的可取之处,那么各种文明都将得到繁荣发展并和平共处。

(未完待续)
2009-4-21
 楼主| 发表于 2009-4-28 0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修改后的目录和提要——《闲读圣经和论语》

一、        概述
人类社会的文明经历了“神权时代”、“王权时代”、“民权时代”,在不同的时代,人类都形成了不同的精神文化产品,《圣经》属于神权时代的文化经典,是通过“神”的方式指导做人的道理,《论语》则属于王权时代的文化经典,是通过“人”的方式指导做人的道理。从总的趋势来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神权时代和王权时代的文化经典对人类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弱,但是我们今天的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1,        1,人类宗教的产生
1,2,        一神宗教的产生
1,3,        犹太教与《旧约》
1,4,        基督教的产生
1,5,耶酥的神化与《新约》
1,6,孔子与《论语》
1,7,《圣经》、《论语》的对话

二、        说“仁”
以《论语》为经典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是“仁”。“仁”是什么?《论语》中写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12.22』
对于信奉以《论语》为经典的儒者来说,“仁”是做人的最基本起点也是最高目的,通过单个人的“仁”实现“天下归仁”。古今对“仁”的阐述虽然会有些不同,但“爱人”的核心则永恒不变。
而奉《圣经》为经典的信徒也讲“爱人”,但是基督徒爱人的目的是为了个人“得永生”和“进天国”,显现出较强的功利色彩。

2,1,该隐和亚伯兄弟相残
2,2,子不教,父之过
2,3,“十杀”与恐怖主义
2,4,摩西嗜杀与孔子戒杀
2,5,《圣经》中的残疾歧视
2,6,《圣经》与奴隶买卖
2,7,精神恐吓和残酷剥削
2,8,上帝的怒气与皇帝的腹诽
2,9,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10,《圣经》与侵略
2,11,天国是个贪婪的符号
2,12,应该提倡哪种慈善?
2,13,寡妇捐款与周急不济富
2,14,圣经的“道”与论语的“天”

三、        析“义”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里仁⒋10』
意思是说“君子处理天下的事,没有特定的厚薄亲疏,而是以是否符合义去衡量。”
对于信奉《论语》的弟子来说,“义”含有“正义、威仪、美德、公正”的意思,是衡量我们言行举止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准,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仁至义尽”、 “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 “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也是一种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对于信奉《圣经》的基督徒来说,也赞美“义人”,但基督徒心目中的“义”与儒家文化中的“义”完全不同,《旧约》中写到,“亚伯兰信耶和华,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创世纪15,6)
意思是说,“因为亚伯兰信奉上帝,所以上帝就说他是义人。”这个观点进一步被基督教归纳“因信称义”。
虽然《论语》和《圣经》这两部书都赞美“义”,但“义”的含义却截然不同,甚至一些在儒家弟子看来非常“不义”的言行,在基督徒眼中却是“义”的,我们要注意区分。

3,1,挪亚方舟是拯救还是毁灭?
3,2,挪亚方舟的真伪之辩
3,3,不教而杀谓之虐
3,4,雅各骗权与成王败寇
3,5,《圣经》与奴隶制
3,6,信奉上帝与求神拜佛
3,7,上帝之义与孔子之义
3,8,上帝的屠城和罗得的乱伦
3,9,亚伯拉罕典妻与不义之财
3,10,巧言令色、鲜仁矣
3,11,信上帝是一桩交易
3,12, “赎罪券”与《圣经》
3,13, 子为政,焉用杀?
3,14,《圣经》的仇富理论

四、        述“礼”
在以《论语》为经典的儒家思想中,“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⒊3』
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仁心,礼对他有什么意义?”这也就是所谓“诚于衷而形于外”。
广义的“礼”还包括“礼制”,在中国古代,“礼制”对人们起到“法制和道德规范”的作用。狭义的“礼”则指“礼貌、礼节、修养”等。
在《圣经》中没有儒家文化中的“礼制”的概念,与其相对应的是“律法”。对于古代犹太人来说“律法”就是他们至高无上的“法制、戒律和道德规范”。

4,1,亚当和彭祖的长寿
4,2,割礼与戒疤
4,4,耶稣塑像与“十戒”
4,5,律法与礼制
4,6,礼拜与反省
4,7,安贫乐道
4,8,上帝与赵公元帅
4,9,献祭可以赎罪吗?
4,10,霸道和王道
4,11,其身正,不令而行
4,12,上帝的惩罚与焚书坑儒
4,13,耶稣有法制观念吗?
4,14,耶酥和上帝论“罪”

五、        明“智”
儒家文化崇尚智慧,这个智慧包括道德智慧和文化智慧,而不管那一种智慧的取得,都要依靠学习,因此儒家文化又是崇尚学习的文化。《论语》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指导人们怎样学习,以及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
《圣经》则是反智慧的,在《旧约》的第一篇《创世纪》中,就把亚当和夏娃偷吃“智慧果”说成是人类必须子子孙孙为之赎罪的“原罪”。信奉《圣经》的基督教在客观上是反对人类学习文化知识的。因为人类一旦有了文化知识、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许多宗教谎言就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了。

5,1,上帝创世与盘古开天
5,2,上帝造人与女娲造人
5,3,伊甸园的蛇和普罗米修斯
5,4,学习与崇拜
5,5,摩西的十夫长与管仲的里甲制
5,6, 上帝怎样检测通奸
5,7, 手杖开花与苍天已死
5,8,学而不思则罔
5,9,天国的欺骗与耶酥的傲慢
5,10,耶稣治病与气功报告
5,11,五饼两鱼与聚宝盆
5,12,“圣餐”的由来
5,13,耶稣也忽悠
5,14,耶稣肉与唐僧肉
5,15,“三位一体”
5,16,《圣经》是绝对真理吗?

六、        讲“信”
强调 “诚信”是《论语》的另一个核心思想,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明确提出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2.22』的观点,意思是说,“一个人不讲诚信,真不知道怎么还可以算是个人。”
《圣经》也强调“信”,但《圣经》的“信”与《论语》的信截然不同,《圣经》的“信”强调的是对上帝的绝对迷信、对一切关于上帝的宗教故事的绝对迷信。


6,1,关于彩虹的美丽传说
6,2,亚伯拉罕杀儿与郭巨埋儿
6,3,上帝只属于以色列
6,4,童女怀孕
6,5,施洗与割礼
6,6,骗术的至高境界
6,7,听耶稣批判《旧约》
6,8,兔子不吃窝边草
6,9,真金不怕火炼
6,10,过犹不及
6,11,君子恶居下流
6,12,预言的真假
6,13,上帝离弃了耶稣
6,14,复活与永生
6,15,怎样取信于民

七、        阐“和”
“和”是对儒家文化的高度概括,“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人自身内心的“平和”,一种是指人与他人之间的“和谐”。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需要自身的“反省”和对人的“宽恕”。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⒈12』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礼的运用,贵在和谐,从前的王道,美就美在和谐,大小事都以此为标准。但也不是为了和谐而和谐,不通过符合礼制的方式去得到的和谐是不行的。”
《圣经》中完全没有“和”的概念,《马太福音》第10篇有一段耶稣的话:“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说穿了,信奉《圣经》的人唯我,他们唯一优先考虑的是自己怎样才能死后进天国、得永生。为了这个虚幻目的,他们随时随地把人群分裂为信主的人群和不信主的人群。

7,1,真假巴别塔
7,2,诽谤摩西与教皇无错
7,3,上帝用石头砸死捡柴人
7,4,夫子温良恭俭让
7,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6,耶酥的上帝和孔子的官
7,7.孔子、耶稣论亲情
7,8, 宽厚?还是刻薄?
7,9,耶稣是怎样传教的
7,10,耶稣对信徒的咒骂
7,11,圣经、论语是死敌吗?
2009-4-28

(全书完)
发表于 2009-11-19 16: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佟兄:好::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0 14: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帖由 秋意凉风 于 2009-11-19 16:16 发表
佟兄:好::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你好!
发表于 2010-1-20 20: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这书厉害。祝早日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08: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这书厉害。祝早日出版。
丹阳刀客 发表于 2010-1-20 20:44


谢谢关注和鼓励
发表于 2010-4-27 1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来学习下和分享下了
发表于 2010-6-8 09: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很适合我们学习{:1_148:}
发表于 2010-6-25 16: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0-6-25 18: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老师满腹经纶华彩,好深敬仰!
南辕北辙 发表于 2010-6-25 16:45



哪里,哪里,只是一些肤浅的体会。
发表于 2010-7-6 10: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神在心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22 17:53 , Processed in 0.06245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