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佟平

《半部论语学爱人》(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4: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11,对象的外表对爱情重要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9.22』

谈情说爱,总得有个对象。在选择对象的时候,首先遇到的问题,自然就是对象的外表,即所谓第一印象。外表这个第一印象对爱情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同的人对爱情的标准不同,选择对象的眼光也不同,但是有一个总的趋势是不变的:那就是选择对象的能力越弱的人越注重外表,最最缺乏选择爱情能力的人,就是将外表当成选择对象的唯一条件。

严格来说,第一印象不只限于容貌,还包括一个人的所有外在要素,比如年龄、职业、职位、家庭、学历、门第、父母、出生、国籍、财富、权势、名声、身高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自身条件比较好的女孩子会坦然公开自己的恋爱要求,比如只要是外国人就行、只要是有钱人就行、只要是当官的就行、只要是大学生就行等。这样的选择,看起来选择目的很明确,但是往往会带来很盲目的后果,因为具备了这些外在条件的对象,未必能成为满意的对象。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因为这些外在条件的满足而忽略了更多的内在条件的不满足,这一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自由恋爱的人们在结婚之后很快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恋爱的初级选择阶段,由于彼此还缺乏了解,往往只能依靠外在的条件来选择对象。在恋爱过程中,则可以逐渐了解对方的内在素质。恋爱的过程,就是一个了解的过程和再选择的过程,通过恋爱,我们才能真正明白自己与对方是否是相合的。可是如果我们选择对象的能力很低,那么在恋爱的过程中,明明发现了对方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是不相合的,也会只因为贪图对象外在的条件而故意忽略了内在方面的不足。

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外表确实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内在的要素,比如爱情观、事业观、人生观、财富观、道德观、性爱观、家庭观、宗教观等。这些内在要素并不是说越崇高越好,或者说并不完全是越崇高越好,对于一对恋人或夫妻来说,应该是越一致、越相似越好。

孔子在《论语》中针对怎样判定和选择,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9.22』,意思是说:“有的苗不吐穗,有的吐穗了也不结果。”孔子通过这个比喻来提醒我们:千万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当然,要想得到内在和外在方面都满意的对象是很困难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就要懂得迁就和放弃。

迁就,就是不要只看中某一条件、或只因为对方某一条件达不到自己满意的要求就全面否定一个人。在所有外在和内在条件方面,总有一些是相对重要的、一些是相对次要的。只要在几个主要条件方面能满足自己的要求,那么在一些次要条件方面,尤其是一些容易变化的条件方面、就可以适当迁就一下。

放弃,就是在明知自己与对象在某些本质问题上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在对某些方面的要求是不能满足的、那么就要懂得放弃,而不要盲目地坚持。比如说,你看中了一个女孩子,通过接触,你发现她选择爱情对象的优先条件是有钱。如果你很有钱,可以满足她的优先选择条件,那么就继续。如果你比较穷,或者目前还比较穷,在看得见的未来也无法得到可以满足对方期待的钱,那么你应该懂得放弃对她的追求。又比如,你看中了一个女孩子,通过接触,你发现她选择爱情对象的优先条件是有才华。如果你也有才华,可以满足她的优先选择条件,那么就继续。如果你没有什么才华,但是家里很有钱,在看得出的未来你无法满足她对你才华方面的期待,那么你应该懂得放弃。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有自信去挑选对象的人,往往自身都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这就使得许多本身条件不很具有优势的人们,失去了挑选的自信和努力,尤其是那些自身条件不很出色的女孩子,她们往往干脆放弃了去主动挑选对方,她们经常会说:“只要他真心对我好,什么条件都不具备也没有关系。”

如果一个人真是如此对待自己的爱情,那么是很危险的。确实,真心诚意爱自己的一颗心是最珍贵的、最无价的,但是,爱情不只是一瞬间的事,是一辈子的事,同时也不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还会与这个社会上的无数人发生着各种联系。这种联系,会对你俩之间此时此刻的无条件的爱形成各种冲击,那么一旦你俩此时此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那种无条件的爱就会变化、就会失去。

因此真正可以长久的爱情,并不是无条件的爱情,而是经过认真选择和相互吸引的爱情,是能够满足彼此爱情条件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经受得住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你们的爱情所造成的冲击。当然,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在你们爱情开始的时候,你们能满足彼此爱情条件的方面并不太多,但是通过努力,你们创造了、或调整了彼此对爱情条件的要求,那样也就能把你们的爱情经营得越来越甜蜜、越来越幸福。

(未完待续)
2009-2-2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4 10: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12,怎样判定恋爱中的真情假意?——《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子罕9.24』

谈恋爱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接触、增加了解、然后进行选择确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我们的取舍起着重要作用的要素之一,就是怎样鉴别对方的真情假意。这不但对彼此的恋情能否长久、能否快乐甜蜜、能否有一个满意的结局、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这一段爱情是否应该继续下去。

说到怎样鉴别对方的真情假意,许多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的鉴别方法,比如说,有的是观察对方是否听话,有的是观察对方是否对自己好,有的是观察对方是否愿意和自己做爱,有的是观察地方是否愿意和自己结婚等等。应该说,这些鉴别方法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对方诚心想欺骗你,这些鉴别方法也就可能完全无效。

怎样才能准确判定对方的真情假意呢?《论语》中说得很清楚,那就是要“听其言,观其行”,不但要看其怎样说,还要看其怎样做。孔子在《论语》中对此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说明,可以供我们参考: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9.24』,意思是说:“要遵纪守法的话,能不听从吗?但要实际改正才可贵。恭维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但要善于分析才可贵。听了恭维的话不去分析,听了要遵纪守法的话也不去改,我真不知道怎么办。”

具体来说,就是不但要看对方是否听从你的意见,还要看对方是否能自愿照你所说的意见去做。不但要看对方是不是会对你说恭维话,还要分析对方对你说的那些恭维话靠不靠谱。

恋爱的过程中,彼此的交谈无所不有,但是其中关键的部分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属于劝戒性的,一类属于恭维性的。劝戒性的交流,属于彼此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一方要求另外一方做出调整和更改。恭维性的交流,属于对彼此价值观的一致,一方对另一方价值观的认同和赞赏。

一个女孩在恋爱中发现她的恋人有不良嗜好或不良习惯等,她当然要劝戒他改掉那些不良嗜好或不良习惯等。但是,这些在她眼中看来属于“不良”的嗜好或习惯等,在他眼中可能未必属于“不良”,他可能认为那“不属于不良”,更有可能觉得“尽管属于不良,但属于无关紧要的不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对于她的劝戒,就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如果他很爱她,很在意她,那么自然就会接受她的劝戒,去自觉纠正那些不良嗜好或习惯等。如果他并不很在意她,那么会拒绝接受她的劝戒,还可能当面答应,背后却依然依旧。一旦被她发现,他就会要求她再给一次机会,结果给了一次机会之后,他又会要求再给机会,如此反复,搞得双方都身心疲惫。
有些人往往会有一种天真的想法,以为这些都是小事,无所谓,更有人认为,现在还是谈对象,不便于严格要求对方,等结婚之后,严格要求对方也许就会好了。如果真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是否接受劝戒,主要看对方是否自愿,如果对方不自愿,任何外力都是无济于事的。具体来说,如果在谈恋爱期间劝戒对方无效的,那么百分之百在结婚之后也会无效。

中国人比较含蓄,亲人之间往往不善于彼此恭维,尤其是夫妻之间,结婚之后更是几乎不觉得有彼此恭维的必要。严格来说,这是一种遗憾。良好积极的恭维是经营婚姻和爱情的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与此相反,中国人在结婚前的恋爱时期,那怕是很不会说话的人,也会绞尽脑汁想出许多恭维话来,因为,人们往往把恭维话当成是一块得到对方的敲门砖来使用。

即便是在恋爱之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但要观察对方会不会说恭维话,还要仔细分析对方的恭维话的质量如何。衡量恭维话的质量,不是只根据听起来顺耳不顺耳、肉麻不肉麻,关键是要看对方所说的恭维话是否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是否体现了对方对自己的价值认同。比如说,明明乱发脾气是自己的缺点,对方硬要恭维自己的乱发脾气是有个性、有性格,这样的恭维话虽然听起来很顺耳,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对于这样的恭维话,就要警惕了。

(未完待续)
2009-2-24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08: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13,可以接受不爱的人的追求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9.26』

我们经常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一些镜头,某男人看上了某女人,那女人已经有了未婚夫,但是这男人还是不顾一切地追求,并声称“只要还没有结婚,都有公平竞争的权利和机会”。但是那女人不为所动,还是坚持与原来的未婚夫结婚了。可是这男人依然不死心,从此不再恋爱,直到几十年后,那女人的婚姻出现了问题,这个男人终于把那女人追到手,于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故事听起来很美、很感人,但是纯属不负责任的误导。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都知道,恋爱的美满结果通常以结婚为结局。结婚之后,懂得爱的夫妻,会让爱情的热情持续下去。退而求其次,是爱的激情逐渐冷却,爱情转化为永久的亲情。等而下之,是爱情冷却之后,亲情也没有形成,于是只好分手或像仇人一样绑在一起。当然,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结婚时原本两人并没有什么爱情,但是为了某种需要,彼此结婚,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亲情,甚至激发了爱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先结婚,后恋爱。”

也就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夫妻双方懂得相互尊重,只要接触时间长了,那么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感情。一个男人几十年死缠烂打地追求一个女人,即便这个女人原本对她丝毫爱情也没有,也会因此而对他产生恻隐之心,所以即便这个女人最后答应嫁给这个男人,满足了他的追求愿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不会是为了爱情。换句话说,这男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得到了爱情,但实际上得到的与爱情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谁真像影视作品中所渲染的这种认死理的方式去追求爱情,那么结局很可能既害人又害己。两个人的相遇相爱,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也有无数种不同可能性,更有许许多多的人都足以成为自己的理想爱人。当我们遇到了我们所爱的人,如果对方并不爱自己,那么放弃这段爱情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对方的尊重。

如果我们紧抓住一厢情愿的爱情不放、穷追不舍,不但是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对方,甚至还会直接伤害到自己、伤害到对方。这世界上明明有无数次机会在等待着你的选择,可你却硬要将不属于你的爱情抢夺到手,这根本不是什么对爱情的忠诚或痴迷,而完全是对爱情的无知和亵渎。

道理很简单,假设有甲男、甲女、乙男、乙女四个人,甲男爱上了甲女,但是甲女只爱乙男。如果这时候乙女爱上甲男。甲男是接受乙女的追求,还是继续对甲女的追求呢?如果我们鼓励这种盲目的一厢情愿的追求,那么可能出现怎样的情况呢?甲女和乙男结婚了,可是有一个甲男还在死缠着甲女,搞得甲女和乙男不得安心。甲男、乙女,自己得不到爱情的幸福,也搞得别人为之苦恼。

这世界上有许多东西都很难得到,但是最难得到的是人心、是爱情。孔子在《论语》中对此说得非常形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9.26』一个人如果不爱你,不管你用怎样的方式,也无法真正得到那份爱情。因此那种一厢情愿的爱情追求,不但是不明智的,也是非常无益的。

如果你真正懂得爱情,不应该强迫你所爱的人接受一份她不需要或不愿意的爱情,而应该尊重她对爱情的选择。如果她选择了你的爱,应该好好珍惜,如果她没有选择你的爱,也应该好好珍惜。那就是将这份你对她的爱,好好珍藏在心里,而不是将这份爱当成干扰或伤害她的生活或爱情的武器。

同时,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一次爱的失败就自暴自弃,就放弃对爱的追求。如果有人对你说,“非你不嫁或非你不娶”,那么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这不是在表达一种爱情的忠诚,而是在发出一种野蛮的威胁。用这样的方式得到的爱情,与抢劫犯抢银行得到的钱,没有什么不同。

爱从来没有什么唯一,事实上,即便你得到了你追求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是会发现更加吸引你的人。在那样的情况下,你没有移情别恋,在绝大多数的情况,那不是因为原来你选择的爱情比这新的爱情更有吸引力,而主要是因为你对原来那份爱情的责任。

因此,当你遇遇了一厢情愿的爱情,你可以去努力追求,但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并且在你结束了一段爱情之后,不要让原来失败的爱情成为你的负担,轻装上阵,去追求另一段新的爱情。

对于那些强加于你的一厢情愿的追求,千万不要被所迷惑,应该坚决又大声地说一声:不!

(未完待续)
2009-2-25
发表于 2009-2-25 11: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佟老师是爱情专家,分享你的爱情心得.:lol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帖由 幽谷清溪 于 2009-2-25 11:44 发表
佟老师是爱情专家,分享你的爱情心得.:lol


不敢,不敢,一点肤浅的体会,与各位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08: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14,选择爱情要不要考虑经济条件?——《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⒋9』

前面我们曾经探讨过,所有的爱情都是有条件的,因此,选择爱情的时候,自然也是应该考虑经济条件的,只是具体怎么考虑,还是有很多值得仔细分析的地方。你可能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觉得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考虑任何条件的,因此也是坚决反对考虑经济条件的。

有这种根本不需要考虑经济条件的观点,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悠久的传统。孔子在《论语》中就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⒋9』意思是说:“对于立志于追求真理的人来说,如果把穿得差、吃得差当成是耻辱,那么也就不值得和他说什么了。”既然追求真理不应该讲究经济条件,追求爱情也就不应该讲究经济条件。

我对孔子这句话,还是有一点不同的理解。孔子这话有合理的部分,但是如果将其绝对化,就不一定合理了。孔子这句话的合理之处在于,不管是追求真理,还是追求爱情,都要把真理和爱情放在首位,不能把追求富裕的生活放在首位,更不能把追求富裕的物质生活凌驾于追求真理和爱情之上。

不能把这样的观点绝对化,那就是不能把追求真理和爱情与享受富裕的物质生活放在敌对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把追求真理和爱情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之下,也不妨适当考虑一下经济条件。最起码说,在追求真理和爱情的过程中,不要排斥对经济条件的考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许多人打着爱情的幌子追求物质享受,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对他们大声说不。同样,我们在追求爱情的时候,也不要讳言经济条件的重要性,更不要无视经济条件对未来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所以在进行爱情对象选择的时候,既要把主要依据放在对人的选择上面,也要适当考虑经济的因素。

在所有的爱情条件之中,人本身的素质所具备的条件是最重要的、最本质的、也是最牢靠的。经济条件只是人所具备的附加条件之一,这些附加条件是非本质的、不可靠的、甚至是随时可能起变化的。今天有钱的人,明天可能破产,今天没钱的人,明天可能发财。因此经济条件具有非常大的可变性。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经济条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当经济条件低到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时候,经济条件对我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就非常大,尤其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由于过度的贫穷,使得人们在选择爱情的时候不得不首先考虑经济条件,既所谓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当经济水平发展提高到了一定的程度,通俗点说,当人民过上小康水平之后,经济条件在爱情选择中的地位就会直线下降。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他们彼此之间的经济条件并没有非常大的差别,这样,其他因素自然会取代经济条件的优先考虑位置。

在经济社会中,永远会有一个极少数的富裕阶层的存在,有人利用爱情的名义或机会,希望从经济条件较低的阶层跻身于经济条件较高的、更高的阶层。这种情况是永远存在的,流传中外的灰姑娘的故事,正是这种现象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展现。不过严格来说,我觉得那已经不属于爱情,而属于生存和发展,甚至追求发达的故事。

真正的爱情,是可以不受经济条件的束缚或诱惑,能纯粹因为彼此对人的喜爱和吸引,因为彼此心灵的碰撞而产生的激情和喜悦。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不是我们不愿意崇高,而是我们很难在经济上达到那样一个高度。我们只能尽可能地摆脱经济条件的束缚,而不能完全忽视经济条件对我们爱情的各种影响。

不要因为一个人穷而轻视他的爱情,也不要因为一个人富而重视他的爱情。爱情本身是平等的,拥有爱情的人是平等的,不管这个人是富有还是贫穷。不要为了钱而去爱,也不要因为没有钱而拒绝爱。有了真爱,往往才是最富有的人。
(未完待续)
2009-2-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09: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15,爱情需要考验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罕9.28』

为了让爱情更加刺激、感人,许多影视作品往往会故意设计出许多艰难险阻来考验爱情,久而久之,严重地误导了一些对爱情缺乏了解的少男少女们,以至于使他们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没有经历过考验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

绝大多数人的爱情生活都不是那么轰轰烈烈、高潮迭起,也不可能出现太多的艰难曲直,这本身其实是应该感谢的。但是有些人因为觉得自己的爱情太过平淡了,为了测试自己的爱情是否真实,专门设计出种种“陷阱”去考验自己的爱人。然而,没有想到考验的结果却适得其反:爱人倒是经受住了考验,但是考验谜底揭开之后,爱人也愤然离去。因为爱人觉得这种故意设计的考验是对其人格的侮辱、感情的践踏。

生活中确实有许多许多爱情由于经受主了各种考验而显得比没有经历考验的爱情更加牢固、更加让人羡慕。但是这些所谓的考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遭遇不幸,比如说疾病、灾难、事故、误会、分离、分隔、遭到家人甚至社会的反对等。另一类属于相爱双方中的某一方得到了某种幸运,比如某一方高升了、得到了意外的财富、得到了特殊的机会、得到了新的追求者等。

当这样的不幸运或幸运降临的时候,对于这段恋情确实是一种考验,经受不住考验,爱情就会结束,经受住了考验,爱情就能更加深厚。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罕9.28』,意思是说:“经受了寒冷,才知道松柏不会因为寒冷而凋谢。”

问题是,如果两个人的爱情生活中,既没有遇到什么幸运,也没有遇到什么不幸运,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去编造一些“幸运或不幸运”去考验一下对方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谓考验,其根本点在于考验对方的诚实,考验对方是否真心。可是如果我们自己首先不诚实,比如像媒体曾经介绍的那样,有一个女孩,安排一个自己的女友去主动引诱自己的男友,以此来考验男友是否忠诚。这个女孩以虚假的东西去考验对方,已经显示这个女孩本身对男友的不诚实,还有什么资格去奢谈对方的诚实不诚实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位女孩这样做,是对男友的不尊重、不信任,等于是在嬉弄男友的感情。人的感情本身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处在怎样的环境中,就容易受到怎样的影响。比如说,这位女孩的男友原本对这位女孩的感情一般,如果他不受到外界的诱惑,那么加上这位女孩的努力,可能会加深与这位女孩的感情。但是如果在还没有加深和巩固与这位女孩的感情之前,遭到了外界的诱惑,不管那诱惑是真的还是假的,都只会促使这位男友远离这位女孩。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通常那些想到要考验自己爱人的人们,不管是男是女,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自己缺乏自信,一种是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好、不够爱。如果我们真遇到了这两种情况,不应该去考验、试探对方,而应该首先对这份爱情进行冷静的思考和分析:这份爱情的基础怎样?自己对这份爱情的价值判定怎样?如果觉得基础是基本牢固的,没有太大的问题,自己也非常在意这份爱情,那么就应该努力去增加彼此的好感,去努力争取对方。即便发现对方真正对这份爱情产生了动摇,也应该采取正面的、堂堂正正的方式去努力争取。

如果不是这两种情况,而是觉得自己的这份爱情太平淡,或者是觉得现在的爱情太美满了,对方对自己太好了,越是这样,越担心这份爱情突然消失或变化,因此要想办法考验一下对方。那么这等于是在故意糟蹋对方的感情,也是在故意糟蹋自己的感情,是对自己感情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对方感情的亵渎。

面对这种担心,我想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设法消除或减轻这种不健康的心态。未来的日子会怎样,谁也说不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还是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比如说,只要我们真心对待对方,那么对方对自己好的时间就会加长。相反,如果我们不珍惜对方对自己的好,那么这种好就可能缩短。

从最消极的角度来说,不管我们是否担忧未来,未来无非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现在对自己好,未来也一直对自己好;一种是现在对自己好,未来对自己不好。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现在的过分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杞人忧天。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即便现在担忧也无济于事,而且不但未来不能获得幸福,连现在的幸福快乐也丧失了。如果不去庸人自扰,最起码还可以享受现在的幸福快乐。
(未完待续)
2009-2-2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09: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16,共同志愿对爱情重要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9.30』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说某人只适合做情人,不适合做老婆。为什么呢?尽管适合做情人或做老婆都必须具备获得男人爱心的要素,但是男人对情人的标准或老婆的标准还是不同的。很显然,男人衡量一个女人是否适合做老婆的标准,要比是否做情人的标准高许多,或者说侧重点有很大的区别。在这些标准中,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志同道合、是否有共同的志愿。

男人和女人接触时间长了,总会产生一些好感,因这好感的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熟人、好友、情人、夫妻。要能成为夫妻,必须具备最高的标准。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关系,孔子在《论语》中也有相关的论述,他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9.30』,意思是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不一定可以一起追求真理,可以一起追求真理的人,不一定可以一起建功立业,可以一起建功立业的人,不一定可以通达权变。”

我们也可以说,可以成为彼此交往的熟人的,不一定能成为好友,能成为好友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情人,能成为情人的人不一定能成为夫妻。因为一旦决定做夫妻了,那是要一辈子在一起同甘共苦的,不能随便换掉的,彼此都有责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彼此不是志同道合,那么即便因为一时的冲动结为夫妻,也很可能会是不幸福的,时间一长,或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更是难免会痛苦收场。

这里所说的志同道合,不仅仅是指是否拥有共同的政治上或事业上的追求目标,还泛指我们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宗教观、性爱观等。如果这些精神上的、原则上的、往往左右我们日常行为举止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那么一旦表面的、感性的、性别方面的吸引力下降之后、各种矛盾就会随时爆发。

这里所强调的志同道合,也并不是说,博士一定要与博士恋爱,作家一定要再找个作家,而是说,即便不是与对方从事同样的工作或职业、即便不是追求同样的事业、最起码要理解对方的追求,理解什么才是对方觉得最重要的东西。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相反,即便两个人都是医生,但是一个是为了钱才当医生,一个是为了救人才当医生,这样的两个看起来是志同道合的人实际上是并不志同道合的。

两个人是否真正志同道合往往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必须经过深入的交流,仔细的观察,才能真正发现彼此是否志同道合。尤其是当一方处于强势、一方处于弱势的时候,处于强势的一方更要仔细观察处于弱势的一方所表达的那些观点是真心诚意,还是为了讨好而虚假附和。处于弱势的一方为了得到处于强势的一方的爱情,很可能会故意虚构一个志同道合的假像。

对于那些外表上看非常像是志同道合的人,也要认真加以考察。比如两个青梅竹马的人、两个一起大学毕业的人、两个同一单位的人、两个同样家庭长大的人,这些条件固然有利于两个人形成志同道合,但并不是必然的、绝对的,在同样的环境中却有着不同志向的人是普遍存在的。

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志同道合在爱情中的重要性呢?因为爱情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很多方面是非常苛求的。而且,爱情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不但排斥其他的异性,也排斥其他一切的东西。比如说,如果你的对象不赞同,不理解你所追求的事业,她就不能忍受你不去陪他而去忙你的事业。

曾经有一对青年,高中毕业后,男的下放去农村,女的留在城里工作。但是女的继续与这男的恋爱,并坚持要与他结婚。女方家长坚决不同意义,甚至以断绝关系为威胁,但是女的还是坚持与男的恋爱,并已经同居。终于,男的也熬出了头,从农村调回城里当了工人。正在筹备结婚的时候,男的突然又事业心大发,想要参加高考。女的坚决不同意男的去参加高考。她说爱上他不是因为想他的权势和钱财,只是纯粹爱他这个人,就想和他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假如他去参加高考,万一考取了,反而会失去他。因此坚决反对,只要他看书,她就把他的书撕掉。最后无奈,两个人只好分手。

(未完待续)
2009-3-2
发表于 2009-3-2 09: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3-3 10: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17,恋人之间应该有隐私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2.1』

恋人之间应该有隐私吗?理论上讲,可能许多人会说应该有,感情上说,可能许多人会说不应该有。也许这个问题本身不太严密,因为恋人与恋人不一样,有的是刚刚成为恋人,有的是已经是相恋了许多年的恋人。那么我们换个问题,夫妻之间应该有隐私吗?

觉得夫妻之间不应该有隐私的人认为:既然已经是夫妻,彼此之间应该开诚布公,一切都是透明的,不能有丝毫隐瞒。一旦夫妻之间有了隐私,很可能就意味着变心的开始,因此绝对不能允许夫妻之间有任何隐私。

觉得夫妻之间应该有隐私的人认为:尽管已经是夫妻,彼此之间也应该开诚布公,一切尽可能透明,但是彼此之间还是应该允许有各自的隐私,可以保持各自的个人空间。夫妻,有两者合而为一的部分,但是同时还有应该保留和尊重各自独立的部分。夫妻应该彼此互通情报,妥善交流,也应该尊重和保持各自一定程度的隐私。聪明的夫妻往往会对另一半的隐私故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淡而化之,糊而涂之。

夫妻之间有了隐私,未必都会导致变心。这不但要取决于隐私属于什么内容,更取决于夫妻本身的素质。如果这个隐私与感情无关,那么这个隐私不会导致夫妻变心。如果这个隐私与感情有关,处理得好,会更加巩固夫妻的感情,如果处理得不好,就才会影响夫妻的感情。夫妻双方素质越高,就越能把握和控制隐私的度,也就越能处理好。

与感情有关的隐私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与配偶无关的隐私,即与现在的配偶相识、相爱之前发生的,一类属于与配偶有关的隐私,即与现在的配偶相识、相爱、甚至结婚之后发生的。对于前一类的隐私,聪明的夫妻通常会坚持不听、不问、不管的“三不”方针,对于后一类的隐私,聪明的夫妻通常会采取宽容、尊重、随时提供帮助的方针。

我想许多人之所以不希望对方保留隐私,主要是有一种不想被对方欺骗的心理,也就是把对方对自己保留隐私等同与对自己的欺骗。其实这是一种不很健康的心理,本质上是自己不信任对方的表现。如果我们充分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不但要允许对方保留隐私,还要尽量回避对方的隐私。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2.1』,也就是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孔子说的是对于不符合礼的,我们要能做到不看、不听、不说、不做。同样,我觉得我们对于对方的隐私,也应该做到不看、不听、不说、不做。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有一对夫妻,原本彼此相爱,生活也很幸福快乐。可是女方由于听了别人的流言,怀疑自己的丈夫对爱情不忠,于是千方百计去刺探丈夫的隐私。通过跟踪、盯哨、突然袭击等多种方式,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可是越是没有发现问题,越是怀疑,最后在家里的卧室偷偷安装了录像机。

碰巧的是,装上录像机不久就有故事发生了。原来家里雇佣的小保娒在男朋友的策划下,开始了对男主人的敲诈计划。小保姆利用男主人喝醉了酒的机会,主动睡到男主人的床上,然后拍下了照片。并用照片敲诈男主人强奸。男主人拒绝给钱,小保姆把男主人告上了法庭。

女主人偷偷安装的录像机拍下了整个过程,只要将录像带呈送给法庭,就可以还丈夫的清白。但是一旦呈送了录像带,妻子暗中监视丈夫的事就会曝光。最后妻子经过反复挣扎,还是呈送了录像带救了丈夫。但是丈夫并没有因此原谅妻子,出了法院,就和妻子离了婚。

这样的事情是非常极端的、也是极少数的,更多的是,妻子翻查丈夫的口袋,丈夫追问妻子的行踪等。许多人在做这些的时候,往往会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不但有这样的权利,而且是在保护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其实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起到保护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的作用,反而会将对方推得更远。

如果对方并没有外心,那么这样的行为是多余的,也会引发对方的恶感。如果对方确实已经有了外心,那么这样的行为不但不能起到挽回的作用,只会起到促使对方摊牌的作用。尤其是这样的行为本身属于一种侵犯对方隐私的行为,是对自己和对方的不尊重。

夫妻不是彼此的私人财产,不能想让对方怎样就让对方怎样,要学会彼此尊重、彼此关心、彼此爱护和彼此宽容,而不是整天彼此怀疑、彼此打探。当然,由于人都是有弱点的,夫妻之间难免会出现一时糊涂的时候,有些隐私确实属于背叛夫妻感情的行为。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宽容和反省,并在原因上找对策,而不是在结果上面做文章。

当然,假如你的隐私与出轨无关,那么作为夫妻,应该尽量努力减少对方的怀疑,主动加以必要的说明,以避免误会,这也是一种对爱人的尊重和对自己的爱情、婚姻负责的表现。

(未完待续)
2009-3-3
发表于 2009-3-3 10:4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学习了:loveliness: :loveliness: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09: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18,恋人之间可以彼此要求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

恋人之间可以彼此要求吗?回答是理所当然可以彼此要求,问题是一旦恋人提出了要求,对方必须无条件接受吗?也就是说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希望?建议?恳求?还是命令?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旦恋人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对方就会说“你不爱我了,否则你怎么会不答应我的要求呢?”这样的要求,我觉得在恋人之间是要不得的,恋人之间一旦出现了这样的命令式的不能拒绝的要求,那么这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再是恋爱关系,而成了一种主人和奴隶的关系。

恋人关系无疑是人与人关系中最密切的关系之一,但是不管这种关系多么密切,恋人也还依然是两个独立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让一个人成为另外一个人的奴隶、一个附庸。你可以无条件地爱一个人,但是不能以爱的名义让一个人无条件地成为你的奴隶。也就是这这种无条件的爱只能是单方面的、自发的、自愿的,而不能是一种命令、一种要求。

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为我们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定出一整套的行为规范。这套行为规范适合古今中外一切人与人的关系,尽管其中有些已经落伍,但是其中的绝大部分、直到今天、依然是被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所认可。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条规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充分表达了对人权的最高肯定和尊重。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意思是说,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们爱一个人,首先应该是尊重这个人,尽我们的全力去让这个人快乐,也让自己快乐,而不是只让这个人成为我的奴隶,设法让我快乐。如果彼此都能这样想,那么两人的爱情自然会越来越热烈、越来越甜蜜、越来越幸福。相反,如果彼此都是想着怎样让对方来让自己快乐、怎样让对方为自己服务、怎样让对方听命于自己,那么这样的爱情即便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和谐、温顺、感人、叫干啥就干啥,这样的爱情也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双方的的爱情是不平等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核心,是对人的宽容,一切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以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恋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密切的关系之一,如果对于一个人连他所爱的人都不能做到如此宽容,那他还怎么可能对其他关系不那么密切的同事、朋友、熟人、邻居、陌生人等有宽容精神呢?

有些人可能有一种错觉,觉得对于陌生人应该宽容,对于自己所爱的人,反而不能宽容,甚至会很苛求。尤其是一些女孩子,觉得“我什么都给了你,已经是你的人了,要求你做这点事都不行吗?”在女孩子心目中的“这点事”可能会被无限放大成为“一切的事情”。

这些女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还是缺乏独立人格的思想,受到传统的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落伍思想的影响,以为一个女人只要与男人发生了一次性关系,或者只要嫁给了男人,自己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就觉得自己已经属于这个男人了,同时,这个男人也就完全属于自己。因此,女人可以随便要求男人,男人更觉得可以随便要求女人,彼此之间丝毫没有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的概念。

中国的传统思想由于历史悠久,泥沙俱下,有封建的“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糟粕,也有完全不同的夫妻之间应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观念。因此我们今天在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的时候,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选择,只能继承其优秀的部分,不能接受其错误的腐朽的部分,同时还要对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的传统思想中错误的东西加以清洗。

对恋人宽容,并不是绝对不可以向恋人提要求,只要是出于关心爱护对方的、只要是为了对方好的、都可以提。同时,如果自己有什么需要对方帮助的,也完全可以向对方提。但是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即便自己的要求不被对方所接受,也要尊重对方的选择。

即便我们因为对方不接受自己的要求而与对方分手,也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

如果是通过威胁与对方分手来让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那么这样的爱情已经失去了继续下去的真正价值。

(未完待续)
2009-3-4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09: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帖由 米粒 于 2009-3-3 10:45 发表
学习了:loveliness: :loveliness:



谢谢关注,多多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08: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19,真正的爱情会让人担心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颜渊12.4』

没有进入恋爱状态的男女青年都渴望着早日进入恋爱状态,可是一旦进入恋爱状态之后,往往同时也就陷入一种莫名的担心之中:越是觉得爱情甜蜜、幸福、快乐,越是担心;越是爱对方,越是担心。

这种担心,不但初涉爱河的人会有,即便那些结婚许多年的人也会有。对于那些年到中年的妇女来说,这样的担心不但会使她们寝食难安,有些甚至会导致她们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

这种心情虽然不难理解,但是实在没有必要。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一个“君子不忧不惧”的观点,说的虽然是针对“君子”,我觉得也适合我们怎样对待爱情和婚姻。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12.4』,意思是说,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虑不畏惧。”司马牛又问:“不忧虑不畏惧就可以算君子了吗?”孔子回答说:“能做到问心无愧还有什么好忧虑、好畏惧的呢?”

也许有人不赞同我的这个观点,他们会说,怎么能不担心呢?再不担心,这份爱情或婚姻就要泡汤了,还怎么能让人不担心呢?我觉得,即便这份爱情或婚姻泡汤了,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退一万步说,只靠我们的担心能挽回一份爱情和婚姻吗?当然不能,既然不能,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两个人相爱,应该是彼此有发自内心的爱,也被对方所深深吸引,这样的爱才自然,才是真爱,才可以长久。一旦形成了这样的爱,即便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份爱也不会变化,这样,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许多人之所以担心,可能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担心自己付出了全部身心,却遭到对方的背叛,会太吃亏。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怕吃亏的思想,自己付出的越多,就越担心。人心隔肚皮,怎么才能确认对方也像自己一样深爱自己不会变心呢?于是就整天都担心。

其实不管对方是真心还是假意,不管我们担心不担心,无非是两种可能,一种是对方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背叛自己,一切都是自己在瞎担心。一种是对方确实对自己有异心、并且最后终于和自己分手了。对于前一种可能,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对于后一种担心,我们的担心是无效的。

对于多余的担心,不但使我们自己不快乐、使我们始终生活在不快乐之中,也可能受这种不快乐的影响,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事,说出一些不理性的话,从而伤害到我们所爱的人,结果伤害我们的爱情和婚姻。

对于无效的担心,同样会使自己整天生活在不快乐之中,这种不快乐不但会使我们做出一些不理性的事,说出一些不理性的话,更可能促使我们所爱的人更快地、更加坚决地、更加无情地离我们而去。

对于我们所爱的人,对于一份我们所珍视的爱情和婚姻,完全不需要去担心未来怎样,只要好好把握现在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相爱,就全身心地付出我们的爱,即便我们为之付出的爱有一天遭到了背叛,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因为最起码,我们在付出这份爱的时候,是快乐的、幸福的、陶醉的,我们也曾经从这份爱中得到过快乐、幸福和甜蜜。

如果我们付出爱的时候原本就是这么单纯、这么没有功利、这么快乐,我们怎么还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呢?如果我们曾经如此真心付出的爱有一天居然背叛了我们,那么,损失的是对方,是对方不懂得珍惜,不懂得爱。如果我们是珍惜的,是懂得爱的,那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拉住对方不放,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永远地占有。

每个人都渴望永久的爱,但是那只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不是唯一的状态,一份爱是否可以长久,既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也要看彼此的生存环境,还要看对方的变化。也就是要由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有的时候是自己变心了,有的时候是对方变心了,有的时候是其他因素,比如疾病意外等不可抗拒的因素。
当那些导致爱情或婚姻变化的因素到来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坦然面对,更要在这些导致变化的因素出现之前,珍惜和把握我们此刻的爱情和婚姻,更加不要把眼前的美好时光白白糟蹋在多余的、无效的担心之中。

(未完待续)
2009-3-5
     
发表于 2009-3-5 10: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佟老师的新书又面世了吧?真佩服您的勤奋!向您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09: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20,怎样在恋爱中保持清醒?——《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颜渊12.6』

人们经常说,某人被爱情冲昏了头脑,才做出了失去理智的事情。出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爱情是人类所有感情中最强烈的一种,古人早就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说法。不过,可以理解的事未必都是可取之事,因此探讨一下怎样在恋爱中保持清醒的问题,实在很有必要。

怎样才能算是保持清醒呢?孔子在《论语》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书中写道,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颜渊12.6』,意思是说,子张问怎样才算明智。孔子说:“如果像水一样不经意间传来的谗言和让你有切肤之痛的诽谤,在你那里都不起作用,就说明你是一个明智的人了。”

一个人如果在热恋中依然能够做到保持明智,那么完全可以算是一个能在恋爱中保持清醒的人了。

在恋爱中不能保持清醒的,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听到关于恋人的闲言碎语不能保持清醒。恋爱中的人通常都特别敏感,尤其是对于与恋人有关的一切信息往往都会敏感到“宁愿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一些捕风捉影的、毫无根据的闲言碎语、也会引起恋人的极大反应。比如说,偶尔听说恋人曾经跟谁好过、恋人跟谁比较接近、谁也在追求恋人、恋人曾跟谁去什么地方吃过饭、恋人曾经跟谁在雨中合撑过一把伞等等。甚至连恋人与异性同事、熟人、邻居的正常交往,也会被误解为是对爱情的背叛。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己对恋人不能保持清醒,仿佛是被恋人催眠了一般,恋人说什么自己都相信,甚至恋人在诋毁自己的亲人也觉得肯定是自己的亲人错了,恋人没有错。明明是恋人在破绽百出地欺骗自己,还是宁可被骗也不怀疑恋人。中国经典的兵书孙子兵法上之所以会有一条“美人计”,也许正是看准了人性的这一弱点而设计的。

“冲动是魔鬼”,在恋爱中的人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管是对于“像水一样浸润而来的谗言”,还是对于“切肤之痛的诽谤”都要能冷静对待,不要冲动起来,不假思索地就轻信,一切要讲究证据和确认。

曾经有这样一对夫妻,两人都属于O型血,可是生出来的儿子却是B型血。夫妻俩都说是妇产医院把别人家的孩子错换成了自己家的孩子,但是医院却通过严格的管理程序介绍,证明绝对不可能搞错。那么剩下的唯一可能,就是妻子和其他男人生出了这个孩子。但是妻子宣称绝无此事。

丈夫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不能保持清醒,绝对无法相信妻子是清白的,如果再加上妻子以前曾经被其他男人追求过,或者与单位里某位男同事比较接近,或者与其他某种关系的男性有交往,那么这位妻子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幸好丈夫始终能保持清醒,坚持相信科学论证,于是三个人一起去做了DNN鉴定,鉴定结果证明,这个孩子就是夫妻两人的亲生孩子。那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违反科学常规的现象呢?两个O型血的人怎么会生出B型血的孩子呢?

经过血液专家的进一步调查研究才发现,问题出在孩子的父亲身上,他属于假性B性血,因为他的显示B血型的基因出现了病变,在检验血型的时候,无法显现出来,所以被误判为O型血。

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搞不好,这样的误会就会引起一场天大的悲剧。只是这样的误会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多,更多的误会是无法通过科学验证的方法去搞清楚的,甚至是不方便去查证的。在那样的情况下,就更加需要保持清醒,对于那些负面的东西,要坚持“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不要为自己找不开心,也不要去找恋人的不开心。

对于许多过去曾经发生的不愉快的负面的东西,即便是真的,也宁可选择不去相信,不曾发生。这不是甘愿做鸵鸟,而是坚持对恋人宽容的精神。比如说,对于许多人非常关注的处女膜问题,处女膜破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性,也可能不是因为性,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是把恋人往好处想,还是往坏处想,不但直接决定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也决定了恋人的快乐和幸福。

(未完待续)
2009-3-6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09:5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帖由 空中飞虹 于 2009-3-5 10:38 发表
佟老师的新书又面世了吧?真佩服您的勤奋!向您学习!


谢谢关注,请多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13: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21,先救老娘?还是先救老婆?——《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12.13』

中国的男人经常被这样一个经典难题所难倒:老娘和老婆两个人同时掉进河里,你是先自己的救老娘还是先救老婆?有聪明而又理性的男人回答说:“距离哪个近就先救哪个”。但是出题的人立刻就会否定说:“题目要求是两个一样近!而且先救哪个,另外一个就一定会淹死。”于是又有聪明而浪漫的男人回答说:“先救老娘,然后与老婆一起去死。”这个回答从男人的角度上来说,似乎是完美无缺的,既尽了孝道,又忠于爱情。但是从老婆的角度来说,这个回答不满意,“这个薄情的人居然为了救老娘而忍心让我死!”!从老娘的角度来说,这个回答也不满意,“你这个不孝之子,居然为了老婆,连老娘也不管了!”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不可能有圆满答案的陷阱,不管你怎样回答,都不能同时让老娘和老婆满意。尽管这个问题是一个假命题,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究竟是优先满足老娘的要求还是优先满足老婆的要求却是时刻会发生的问题。

也有男人感叹说,什么时候中国的男人不再被问到这样的难题,才能真正证明中国的女性已经成熟了。我个人对此并不如此悲观,与其被动地躲避这个没有圆满答案的问题,不如主动消除这个问题的出现,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12.13』,意思是说:“在怎样受理诉讼案件方面,我与别人差不多见。不同的是我受理了某种诉说案件后,就想到要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诉讼案件再发生!”

一个丈夫要想不被老娘或老婆问到这样的经典难题,关键不在于思考怎样回答才能让双方都满意,而在于怎样才能避免老娘或老婆提出这样的问题。女人一旦向男人提出这样问题,原因无非有两种可能性,一种原因是女人希望男人把自己放在优先的位置,一种原因是女人不希望男人把自己放在次要的位置。这两种原因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分析,差别很大。前一种是希望对自己优先,后一种是希望对自己平等。换句话说,前一种男人做到了一视同仁还是不行的,后一种只要能做到一视同仁就行了。

表面上看,后一种的女人好对付一些,只要求男人一视同仁就可以了,其实未必,因为许多情况下,男人以为一视同仁了,可看在女人眼里你还是没有一视同仁。更多的情况下,许多嘴上要求一视同仁的女人,在骨子里还是希望能对她能优先一些。

怎样才能让女人不向男人提出这样的经典难题呢?首先男人不能随便单方面私下承诺一切优先听老婆的或老娘的,应该是谁的话有道理就听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实在不行了,可以将问题放到桌面上来,让老娘和老婆当面讨论,丈夫只要做个中间人就可以了。

其次,不能当面对双方承诺会一视同仁,一旦你宣布了会一视同仁,那么你以后将永远必须对一视同仁加以解释。为什么不能承诺会做到一视同仁呢?因为不管是多么优秀的男人,也不能在每件事上都能做到同时对老婆和老娘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因此不能给老婆和老娘这样一个虚幻的承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老婆和老娘预先做好“最坏的打算”,我可能偏向对方,而且要教育和鼓励她们,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不管是真实发生了,还是她们觉得发生了,都应该彼此礼让,也就是说,即便面对男人不能对自己一视同仁,老婆和老娘也应该尽量体谅男人,学会彼此礼让。

只有让老娘和老婆都学会了彼此尊重和礼让,才能不让男人陷于婆媳之间没完没了的彼此争斗、投诉和埋怨。尤其是在婆媳发生矛盾的时候,作为夹在中间的男人,最关键的是应该彼此浇水、熄火,而不能火上加油,更不能只凭一面之词就去向另一方兴师问罪,那样只能使矛盾越来越激化。

当婆媳抱怨男人偏向对方的时候,男人不要去辩解说没有偏向对方,而要勇敢承认自己确实偏向了对方,但是自己作为儿子或丈夫,理所当然应该偏向对方,这样才不会继续被婆媳夹在中间抱怨。要学会让婆媳从抱怨中自我解脱,而不要让婆媳产生一个错觉——可以把这个男人争取过来站在自己这边继续向对方开战。

男人不管多么爱自己的老娘或老婆,都不能为此站在某一方向另外一放开战,必须永远处于劝战的立场,必要的时候应该主动批评积极开战的一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必也使无讼”的境界。

(未完待续)
2009-3-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08: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3,22,在爱情竞争中应该礼让吗?——《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12.16』

爱情是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往往不可理喻。比如说,明明天下有许多男子、女子,可是却常常出现几个男人同追一个女人或几个女人同追一个男人的情况。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办呢?通常看到的可能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不择手段地大家一起拼命去争夺,一种是不约而同地大家共同彼此礼让。前一种方式往往受到批评与指责,而后一种方式往往得到鼓励与赞扬。但是我个人觉得,后一种方式恰恰是非常不可取的。

两个男子同时看中一位女子或两位女子同时看中一位男子,如果其中的一位,为了成全另一位的追求,而采取礼让的态度退出追求竞争,这表面上看,非常高尚,但是本质上是错误的。这完全是在无视被追求人愿望的前提下做出的评价,因为只有把被追求者看成是自己所拥有的礼物的时候,所谓的礼让才能成立,对于原本就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怎么谈得上是礼让呢?

任何真正的爱情,首先必须将爱情双方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彼此双方都拥有平等的选择权和被选择权。每个人都拥有选择权,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每个人也都拥有被选择权,每个人都可以被别人自由地选择。因此不管是我们单独追求一个人,或者是与许多人共同追求一个人,都不存在礼让不礼让的问题,因为我们并不拥有礼让权。

面对许多人同时追求的同一个被追求者,我们不应该、也没有权利去干扰或决定被追求者的选择,我们应该完全尊重被追求者的选择,被追求者选择了谁,就是谁,与追求者是否礼让没有关系。

如果你与几个人同时追求某人,某人从几个追求者中选择了你。可是你却拒绝了被追求者的选择,要求被追求者去选择另外一个追求者。这样的礼让是损己损人的行为,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尤其是对被追求者的极大不尊重,你既然不喜欢被追求者,为什么要去追求呢?

也许你会说,我这样牺牲了自己的追求,成全了其他追求者,不是非常高风亮节的君子行为吗?空孔子也在《论语》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12.16』,意思是说:“君子促成人做好事,不促成人做坏事。小人正相反。”

不错,如果你与这件事无关,你帮助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自然是值得赞美的,但是如果你也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问题就起了变化。其一,你在爱情的竞争中礼让,对于与你同样的竞争者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被追求者来说,是对其感情的严重亵渎,更是对其人格的严重不尊重,这等于是在说,你并没有把对方当成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意志的人,而是把其当成了一件可以任凭你们自由让来让去的礼物。

如此说来,面对共同的追求者不应该礼让,难道应该不择手段地展开你死我活的竞争吗?当然并不是那样。我们完全不赞同像普希金那样为了追求一个人而彼此用手枪决斗,我觉得那是非常野蛮的行为,那等于是把共同的追求者当成猎物或战利品来争夺,完全剥夺了被追求者的选择权,同样是对被追求者的感情的亵渎。

面对我们共同的追求者,我们完全可以展开理性的、文明的、有风度的君子之争,然后努力为被追求者创造一个完全没有压力的、公平的、宽松的、从容不迫的选择环境,把决定权尊重地、虔诚地完全交付给我们共同的追求者。

只要被追求者做出了选择,不管我们是否被选中,都应该尊重这一选择,如果被选中了,应该珍惜这个机会,如果没有被选中,应该祝福其他被选中者。尊重被追求者的选择,才是真正的君子成人之美的行为。

现实生活中也还有这样的情况,越是自己追求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因此在明明知道被追求者已经选择了别人之后,还是死缠烂打地紧追不放,还美其名曰是“爱情的痴情”,这实际上是对爱情的一种蔑视和糟蹋。

更有另外一种情况,原本也不是很喜欢一个人,只是因为看到许多人都在追求,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去凑热闹加入追求,可是一旦追求到手之后,反而立刻失去了热情,很快又弃如蔽履。这样的行为已经不只是对爱情的亵渎,而是对别人人格的戏弄,是一种作恶的行为了,应该受到强烈的谴责。

(未完待续)
2009-3-11
发表于 2009-3-12 08: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不愧为大师,钦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3 17:05 , Processed in 0.0810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