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阿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626|回复: 162

《半部论语学爱人》(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5 09: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序言

李连杰在一个电视访谈中说,他由于从小没有接受过爱情的学习,学校里不教,家里也不教,因此曾经伤害过爱他的人。看到这里,我想,是啊,我小时候也没有接受过应该怎样爱人的教育。如今看到我的女儿一天天长大,除了给女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必要的物质上的嫁妆之外,作为一个父亲、还能为女儿做些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写一本关于怎样爱人的书给女儿吧,希望女儿将来也能像我一样拥有健康、幸福、快乐、甜蜜的爱情和婚姻。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以鼓励青年们追求爱情来反对封建传统的包办婚姻。一百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批儒、批孔,也使得儒家思想被误会为是反对爱情的,因此看到我要以半部论语来指导怎样爱人,你肯定会感到意外和不解。

其实,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什么呢?孔子在《论语》中有一句最简明扼要的回答:“爱人”。
《论语•颜渊》中写道: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诚然、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爱人”、与我们今天的“爱情”是有所不同的、孔子所说的“爱人”的含义更加广泛,尽管如此、孔子关于“爱人”的许多经典论述、依然能对我们今天怎样“爱人”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最起码也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

《论语》不但有怎样爱人、为什么要爱人等的论述,还有许多关于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的论述。用孔子的话说,就是论述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仁人”、“君子”、乃至成为“圣人”,而成为“仁人”的不二法门就是“学习”。

中国古人认为,除了吃饭和呼吸之外,什么都要学习才能会。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精神需求,不学习就更加不会了。如今许多人为爱情而苦恼、痛苦,远离爱情的幸福、甜蜜、快乐,主要不是没有爱心,也不是没有爱人,而主要是不知道怎样去爱:既不知道怎样爱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爱别人,整天守着一个爱得要死要活的爱人,却往往由于不懂得怎样去爱,结果越爱、让爱人离自己越远。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婚姻相对来说比爱情简单得多,有人总结为一句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相当长的年代里,人类的婚姻主要是考虑能否保障生存的需要。可是在人类进入了小康和文明的年代,尤其是在消除了对生存优先条件的依赖之后,婚姻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越是有钱人的家庭,越容易出现婚姻危机。

怎样成为一个“仁人”、怎样“学习”、是《论语》的两大精华。本书结合作者多年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和长期考察中国当代社会爱情、婚姻问题的所得,以开放社会的理论为指导,针对“怎样爱人”的话题,选择了《论语》中的相关精华语录,分为“自我之爱、亲情之爱、男女之爱、熟人之爱、生日之爱、兴趣之爱、职业之爱、物质之爱、精神之爱和爱的学习”十个部分,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事件为案例,逐一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培养爱心、提高爱的能力和经营婚姻的能力、减少爱情和婚姻中的烦恼和痛苦、获得爱情和婚姻的幸福和甜蜜尽一点微力。也热忱欢迎对此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探讨、交流。

2009-1-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0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目录

一、        自我之爱
1,1,怎样爱自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⒈1』

1,2,爱自己的标准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⒈10』

1,3,不能太自恋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8.11』

1,4,不能有恶习
子贡曰:“君子恶居下流。”『子张19.20』

1,5,不要怕有错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子张19.21』

二、        亲情之爱
2,1,孝弟是为仁之本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⒈2』

2,2,怎样才算是孝顺
子游问孝。子曰:“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⒉7』

2,3,父母要自爱
原壤夷俟。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14.43』

2,4,教育孩子是最大的爱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14.7』

2,5,过度教育是害孩子
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15.39』

三、        男女之爱
3,1, 为什么没有人爱我?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⒎30』

3,2,怎样才算是忠于爱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⒈4』

3,3,是不是对爱人什么都得说?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⒉22』

3,4,爱情应该怎样表达?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⒈3』

3,5,怎样在恋爱中处理贫富差距?
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⒈15』

3,6,什么是爱情的条件?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⒋14』

3,7,爱情怎样才能长久?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里仁⒋12』

3,8,单相思值得吗?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⒎15』

3,9,恋爱中好色是好还是坏?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9.18』

3,10,怎样才能追求到所爱的人?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子罕9.19』

3,11,对象的外表对爱情重要吗?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9.22』

3,12,怎样判定恋爱中的真情假意?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子罕9.24』

3,13,可以接受不爱的人的追求吗?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9.26』

3,        14,选择爱情要不要考虑经济条件?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⒋9』

3,15,爱情需要考验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罕9.28』

3,16,志同道合对爱情重要吗?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9.30』

3,17,恋人之间应该有隐私吗?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12.1』

3,18,恋人之间可以彼此要求吗?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

3,19,真正的爱情会让人担心吗?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颜渊12.4』

3,20,怎样才能在恋爱中保持清醒?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颜渊12.6』

3,21,先救母亲还是老婆?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颜渊12.13』

3,22,在爱情竞争中应该礼让吗?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12.16』

3,23,爱情是否需要名份?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子路13.3』

3,24,怎样才能让恋人对自己放心?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13.13』

3,25,一句话可以改变爱情的结局吗?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13.15』

3,26,什么样的爱人是理想爱人?
子曰:“近者悦,远者来。”『子路13.16』

3,27,一见钟情的爱情可靠吗?
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13.17』

3,28,怎样的恋人好相处?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子路13.25』

3,29,怎样判定恋人的素养?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宪问14.10』
3,30,怎样防止恋人变心?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卫灵公15.12』

3,31,怎样正确批评恋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15.15』

3,32,怎样判定恋人的能力?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卫灵公15.16』

3,33, 怎样对待恋人的错误?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15.30』

3,34, 怎样与恋人的家人相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学而⒈7』

3,35,恋人是最可信的人吗?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颜渊12.12』

四、        熟人之爱
4,1,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⒌17』

4,2,怎样才能避免成为被讨厌的人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17.14』

4,3,怎样才能保持与人的适当距离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17.25』

4,4,怎样才能准确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15.28』

4,5,怎样的人可以交朋友
子张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子张19.3』

五、        生人之爱
5,1,基督之爱和儒家之爱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⒈6』

5,2,尊老爱幼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党10.13』

5,3,弱者之爱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子罕9.10』

5,4,爱的交流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源12.24』

5,5,爱的范围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源12.5』

六、        兴趣之爱
6,1,怎样才能维持爱的热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⒍20』

6,2,爱的选择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⒍23』

6,3,爱的回避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⒍22』

6,4,爱的陷阱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⒎21』

6,5,好色之爱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15.13』

七、        职业之爱
7,1,怎样选择理想的企业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⒋1』

7,2,怎样处理与上司的关系
『八佾⒊19』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7,3,怎样处理与同事的关系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长⒌23』

7,4,怎样处理与竞争者的关系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⒍30』

7,5,怎样爱部下
孔子对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12.17』

7,6,怎样爱人才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15.23』

7,7,怎样与同事交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15.22』

7,8,怎样选择老板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15.40』

7,9,怎样爱自己的职业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19.13』

八、        物质之爱
8,1,淡泊之爱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⒎16』

8,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⒋5』

8,3,职业无贵低高贱之分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述而⒎12』

8,4,洁身自爱
子曰:“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泰伯8.13』

九、        精神之爱
9,1,怎样判定爱人的人品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⒍13』

9,2,怎样判定爱人的价值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⒋16』

9,3,怎样衡量爱人的追求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15.20』

9,4,怎样衡量爱人的勇气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15.9』

9,5,怎样看待徇情而死?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⒋8』

十、        爱的学习
10,1,只有标准不同,没有最低要求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⒍11』

10,2,不要在爱情面前自卑
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子罕9.6』

10,3,爱情是人生最大的动力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⒎20』

10,4,怎样让爱人了解自己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⒈16』

10,5,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⒉17』

10,6,爱人错了怎么办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⒌27』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14.30』

10,8,要不要以爱报恩
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14.34』

10,9,可不可以爱穷人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9.14』

10,10,爱,不只属于一个人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雍也⒍5』

10,11,怎样回答“你爱不爱我”
子曰:“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⒍26』

10,12,不要坚持说服爱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⒎8』

10,13,不要对爱人求全责备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述而⒎29』

10,14,对爱人要坦荡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⒎37』

10,15,“闪婚”与“爱情长跑”
子曰:“过犹不及。”『先进11.16』

10,16,什么是爱情必胜技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11.22』

10,17,朋友的恋人可不可以追求
子曰:“君子无所争。其争也君子。”『八佾⒊7』

10,18,最爱得不到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⒊3』

10,19,真正爱过会不会恨
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颜渊
12.10』

10,20,生死相随是真爱吗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⒉5』

10,21,可以为爱人做坏事吗
孔子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13.18』

10,22,可以爱不爱你的人吗
子曰:“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宪问14.44』

10,23,两地分居的爱会长久吗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⒋19』

10,24,爱情能力不是天生的
孔子曰:“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16.9』

10,25,爱情,学无止境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8.17』

10,26,多做爱情准备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灵公15.10』

10,27,哪里有好的爱情老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⒉11』

10,28,爱的学习是相互的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⒎2』

10,29,什么是最甜蜜的爱情学习法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⒌15』

10,30,直接观察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⒉10』

10,31,间接观察
子曰:“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路13.24』

10,32,怎样才会不钻爱的牛角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⒉15』

10,33,提高爱情能力的秘诀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19.5』

10,34,爱情能提高人的修养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季氏16.11』

10,35,爱情能培养人的爱心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19.6』

10,36,爱情提高人的寿命
子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⒎19』

10,37,爱情提高人生质量
子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14.42』


(未完待续)
发表于 2009-1-15 10: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10: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一,自我之爱

1,1,爱学习才是爱自己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⒈1』

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会有意识地爱自己、会渴望得到别人的爱?根据我的观察,通常是从进入小学一年级上学开始。从这一天开始,孩子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从单纯的亲属关系一下扩展为了社会关系,开始有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这种质和量的人与人关系的骤变,反过来促使孩子们对自己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也正是这种再认识、促使孩子迅速增加了对自己的爱、也激发了孩子渴望得到爱的意识的觉醒。

在上小学之前,孩子所接触的世界主要是家庭成员,尤其是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孩子会把得到父辈亲戚的爱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一般不会有特别渴望爱的感觉。当他进入学校之后,老师取代了父母的位置,成为了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但是老师却不像家长那样无条件地爱每个孩子,孩子表现不好,还会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这就让孩子们明白:原来爱并不是像自己在家里那样,不管自己表现怎样都可以从父母那里无条件地得到,而是需要通过争取才能得到,这就激发了孩子对爱的渴望、对爱的争取。

学生在家里,不管自己如何,父母大都会无条件地爱,可是在学校里,老师却不像父母那样无条件地爱每一位学生。老师难免会对某些同学特别喜欢一些。老师喜欢学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只要学生学习好、在学校表现好,通常都能得到老师的喜爱。孩子为了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就必须多点爱自己,也就是通过学习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可爱一些。

学生通过体会和认识父母对自己的爱,然后会发现同学的父母对同学的爱,自然会激发起自己对父母的爱、自己对自己的爱。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比较,学生才能逐渐地学会考虑:在家庭中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在学校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从而才能为将来踏上社会后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打好基础。

现在的小学生已经开始非常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注重自己的容貌。这一方面是许多孩子在一起的自然激发,另外一方面主要还是父母的着力引导,许多父母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面子的一个重要方面。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往往只注重对孩子穿着打扮等外在形象的包装,却忽视了孩子内在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一个孩子是否可爱,外表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外貌的可改善空间是有限的,比如一个人的容貌等。但是一个孩子的内在素养的可塑性却是很大的。

比如说,一个孩子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说话的声音语调、微笑寒暄、有无不良习惯,诸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尊重师长、乱发脾气、自私野蛮、不讲理、不遵守纪律规范,缺乏同情心、缺乏爱心、缺乏公心、缺乏谦让心、缺乏正义感、缺乏学习热情等,这些方面的可塑性是很大的。

一年级的孩子,在这些方面大都还是一片空白,如果这时候老师、家长不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就不是正确地爱孩子。学生自己不注意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就是不真爱自己。只有不真爱自己的孩子,才会对这些美德不学习,对这些坏习惯和缺点放任自流。

老师和家长应该告诉一年级的小学生:这些美德你多学一点,就是多爱自己一点,也就可能赢得别人的爱多一点。相反,这些坏习惯你多一点,就是少爱自己一点,也就可能推掉别人的爱多一点。

如今许多小学生把老师的话放在家长的话之上,也就是可以不听父母的话,却不可以不听老师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老师,最重要的不在于教学生多少文化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对爱的认识。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启发和教育孩子怎样培养正确的对自己的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

现在的家长不是舍不得投资培养孩子,相反,是投资太多太烂,结果适得其反。比如说,有许多家长省吃俭用节省下来一点钱,全部用来为孩子上各种辅导课、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长,但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教育——对孩子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孔子非常强调具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应该放在培养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上面。孩子只要能培养起了积极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他愿意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那样孩子快乐,家长也轻松。

你想多爱你自己多一点,就要多学一点,多坚持一点,爱就会在其中,乐也会在其中。

(未完待续)
2009-1-1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11: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1,2,爱自己的标准——《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⒈10』

前面一节我说“爱学习才是爱自己”,可能有读者无法接受这个观点,有人说,“对自己好才是爱自己,充分满足自己各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才是爱自己。”我觉得这个观点也不错,这也是爱的方式和内容之一。问题是,你凭什么才能持续稳定地充分满足自己各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呢?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固然可以靠父母、靠家庭,可是当你离开家庭,踏入社会之后还能靠谁呢?我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各方面的资格和能力。要想拥有良好的资格和能力,除了遗传之外,还是要靠学习。正是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爱学习,才是真的爱自己。

那么学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了呢?从整体来说,学习是一种生存需要和方式,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不过具体到每个人来说,你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质量和高度决定了你学习的必要程度。换句话说,你的需求欲望越高,你所需要付出的学习就越多。相反,如果你的需求欲望很低,那么你需要学的东西也就越少。事实上,许多人从来不认真学习,也一样过了一生。

但是不管学多学少,总要有一个大概的标准,换句话说,总有一个最低要求吧?我觉得,《论语》中提到的“温、良、恭、俭、让”可以作为我们衡量的一个标准。书中写道,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⒈10』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子禽问子贡:“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会过问那里的政事,是孔子主动过问,还是别人主动向孔子提供?”子贡回答说:“是因为孔子为人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所以得以过问政事,这大概就是孔子过问政事与其他人过问政事的不同之处吧。”

“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是子贡对孔子的描述,也成为两千多年来儒家风范所追求的一种待人接物的标准。我想,这样的一个标准,也同样适用于怎样爱人。假如你在与人交往时都能做到“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那么不但在你主动追求别人的时候会成功率比较高些,甚至还可能因此而吸引别人来主动追求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感慨,今日中国的青年人中,绅士、淑女是越来越稀少了。然而很少有青年人扪心自问:我是一个绅士或淑女吗?什么样的人才是绅士、淑女呢?假如在今天依然能具备温和、善良、庄重有礼、克己、谦让修养的人,我想就可以算是一个现代的绅士、淑女,就会得到更多人的爱慕。

也许你会说,即便你具备了绅士、淑女的风范又怎么样?还不是照样得不到人爱。现在的青年实际得很,讲究的是“郎财女貌”,只要你有了钱,你的风度再差,也有女人投怀送抱,只要你年轻美貌,你的脾气再怀,男人还是会争先恐后地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

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问题是,如果一个男人只有钱财,却缺乏“温、良、恭、俭、让”的绅士风度,那么女人爱上的只是他的钱财,而不是他的人。即便人与他在一起,心并不一定会与他在一起,两个人难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许多人很有钱却并不能获得真爱的根本原因所在。对女人来说也一样,即便一个女孩貌若天仙,如果缺乏“温、良、恭、俭、让”的淑女风范,那么男人爱上的只会是你的色,不会是你的人。一旦得到了你,或者一旦你年老色衰,也很可能会因为你的坏脾气而移情别恋,这也就是为什么并不是女孩越漂亮就越有爱情保障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个男人如果生来就很有钱,一个女孩如果天生丽质,这些都是可喜可贺的、值得珍惜的。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还不一定就能获得真爱,还必须同时学习提高,培养自己“温、良、恭、俭、让”的气质内涵,那样才能使你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相得益彰,才能提高你获得爱情的保险系数。

相反,如果一个男人出生贫寒、也不是相貌堂堂,或者一个女人相貌平淡,也没有什么好家世,如果再不认真学习,好好爱自己,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别人凭什么要爱你呢?

所以,越是那些出生贫寒的丑女丑男、甚至残疾人士,越不能自卑自弃,越要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才可望通过培养自己的内在素质和外在才华,来提高自己的社会价值,来激发别人对你的尊重和景仰,那样才可望有助于你赢得真正的爱。

(未完待续)
2009-1-17
     
发表于 2009-1-17 15: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期待,学习!: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09-1-18 10: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1,3,不能太自恋——《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8.11』

学会爱别人,先要从学会爱自己开始。但是爱自己并不等于是自私自利,那不是在爱自己,而是在害自己。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可能会一时得到某种收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必然会被周围的人所唾弃,一个被人唾弃的人,还有什么爱可言呢?所以爱自己,不只是要想方设法获得自己的物质利益,还要保障自己的人格尊严和清誉。爱的起点,可能是肤浅的,但是爱的核心肯定离不开尊重,一个不爱惜自己声誉的人,不可能得到别人真正的尊重和爱。

人是一个综合体,只要用心,我们就可以培养出各种各样的才华,即便连智障者也不例外。比如说众所周知的智障者舟舟,经过反复的培训,同样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乐队指挥。所以,培养一个人某一方面的专业才能,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只要肯学、肯坚持、肯钻研,学习数年,都会有所成就。

但是人的素质和修养,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培养出来的,民间历来有“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的说法,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人的素质和修养很奇怪,要想提高,难上难,要想堕落,却异常容易。许多贵族几乎可以在一夜之间,随着他所依附的家庭的溃败而堕落。所以孔子告诫我们:“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8.11』意思是说,“即便有周公那样好的才能那样美的仪表,如果既骄傲又吝啬,那么其他的也就不值得看了。”

孔子在这里特别强调一个人不能骄傲傲慢、吝啬小气,我想无非是强调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人类有许多弱点,“傲慢、吝啬”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冷漠、自私、懒惰、迷信、野蛮、凶残、贪婪、嫉妒、极端、缺乏爱心、缺乏宽容、缺乏对人的尊重”等。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通过学习和反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绅士、淑女。

曾经有一位女孩,天生的美人、家庭富裕,不但在家里是受宠爱的掌上明珠,在学校、在单位、在社会、在几乎所有的社交场合,都受到人们的追捧。从她十五六岁开始,就有人追求她,离开学校之后,追求她的人不说一个团,也有一个连。她也很开放,只要看得上眼的,都来者不拒,但是经过接触后,只要有丝毫不满意,一句话就把对方给甩了。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作者偶然再遇到她,发现他虽然徐娘半老,却依然风韵犹存,可是却与甜蜜的爱情无缘,依然是孤身一人。后来经了解才知道,尽管当年她风光一时,求婚者踏破门槛,可是由于她眼光过高,心气又傲,稍有不合就加以拒绝。结果越挑越花,挑了十几年,也没有挑选到百分之百满意的,眼见得逼近三十大关,只好退而求其次,随便将就着嫁了一个外表看上去各方面还不错的男人。

然而结婚之后,依然是傲慢无比,不把老公放在眼里,常流露出不得已才下嫁老公的意思,让老公非常反感。结果在忍耐了一年多后,坚决与她离婚而去。老公的离婚,给她带来极大的震撼,因为从来都是她拒绝别人,现在连她勉强迁就下嫁的老公居然也如此坚决地拒她而去,这让她太受打击了。

遗憾的是,她并不能反省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自己的素质需要改善提高,反而认为是由于自己青春早逝,才让吸引男人的魅力大减,于是整天只想着怎样美容、怎样健体、怎样化装、怎样穿着打扮,就是没有耐心坐下来读读书,陶冶陶冶情操,反省一下自己的问题在哪里,因此依然在迷途中乱转。

其实以她现在的容貌,对男人依然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要嫁一个如意郎君并不困难。遗憾的是由于她内在素质的不足,使得许多被她的外貌吸引住的男人,在与她接触不久之后,都离她而去。说得好听点,说她是带刺的玫瑰,只适合远看,不适合近赏,说得不好听,说她只适合做情人,不适合做老婆。

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社交越来越开放,那种传统的唐伯虎点秋香式的一眼定终生的神话已经不复存在。随着人们交往程度的开放,那种只凭外貌就可以得到爱情的机率在直线下降。人们越来越有机会,在交往之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内在素质。有些人,猛一看,很有好感,可是一接触,立刻就会皱眉头,有些人,猛一看,很平常,但是越接触,越有好感。

随着现代人对婚姻态度的转变,像过去那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实现“从奴隶到将军”的转换。“从奴隶到将军”的这句话,是我的故乡曾经流传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男子在追求女孩的时候都尽量把自己变成奴隶,以讨取女人的欢心,可是一旦结婚之后,也就是把女人骗到手之后,就变成了将军。但是今天不行了,一张婚约之纸早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牢牢地束缚不愿意共同生活的一对夫妻。

这实际上是向现代人提出了更高的经营婚姻的要求,你必须始终认真对待你的配偶,否则对方随时会弃你而去。也就是说,在今天,即便是已经结婚的夫妻,也必须靠彼此的真爱、真心、真情去把握对方,否则就随时会失去所爱。

(未完待续)
2009-1-1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9 09: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1,4,不能有恶习——《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贡曰:“君子恶居下流。”『子张19.20』

前面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说学习是最好的爱自己的方法。分析了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与是否能得到真爱有什么内在联系,分析了即便是有才华、有财富、有美貌的人们如果想得到真爱为什么也不能放任自己。这一节我们再来进一步分析一下,如果一个人不那么严格要求自己,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稍微观察我们的周围一下就不难发现,真正有才、有财、有貌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都只能是平平常常的,不是那么有才,不是那么富有,也不是那么容貌出众,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获得真正的爱,更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健全的爱人之心,去大胆地爱我所爱。

才华不出众、财富不惊人、容貌不吸引人,并不会成为我们追求真爱的必然障碍,但是我们的品行上一旦出了问题,则很可能会成为我们获得真爱的不可跨越的鸿沟。为什么呢?《论语》中对此有专门的说明,书中写到,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张19.20』,意思是说,子贡说:“纣王的无道,并不一定有传说的那么严重,所以君子怕做坏事,一旦做了坏事,天下的恶名都会归到他的头上。”

纣王是谁?他是距今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末代国王,在最近很受欢迎的“封神榜”电视剧中,可以形象地看到他的尊容,也可以看到他被描绘成多么可恶,完全成了荒淫残暴、祸国殃民的象征。根据《史记》记载,纣王不但投妲己所好,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靡靡之乐”,还搜括百姓钱财,修建起高大宏丽的鹿台,里面置满奇珍宝物。同时,“积糟为邱,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闲”,彻夜长饮,欢嬉达旦,可谓荒淫之极。

不过却有历史学家指出,纣王在位28年,评定北海,灭淮夷,将兵驱至江南,打犬戎与阴密,与西周激战,为维护即将衰落的殷商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没有时间花天酒地,更不会被狐狸精所谜住。他的最后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有他本身的过失,对此,《左传》评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也就是说,连年征战是导致殷商灭亡的主要原因。

郭沫渃也曾写诗对此发表过他的看法:偶来洹水忆殷卒,统一神州肇此人,百克东夷身自殒,千秋公案谁与论?

纣王肯定是有错误,但并不是坏得那么厉害,但是只因为他有错,他的错就被后人夸大了,甚至连不是他的错的错也都归结到了他的头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几乎比比皆是。一个单位里,如果一个人曾经偷过东西,那么不管这个人以后怎样改过自新,只要单位里再出现被偷事件,这位有前科的人肯定第一个受到怀疑。

曾经有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分到单位里后受到许多人追求。不久,有一次单位里举办带家属的集体聚会,聚会中一位同事的老公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聚会后不久,就约她吃饭。不巧的是,他和她的浪漫故事才开始就被另外一位同事发现。结果,这位漂亮女大学生只因为贪图一时的虚荣,顿时成为勾引同事老公的狐狸精、风骚坏女人。原来她在单位里到处受追捧,未婚男子都想追求她,已婚的妇女也积极为她牵红线。这件事之后,未婚的男子担心她太风骚,已婚的妇女担心她抢自己的老公。

过去封建时代对妇女的贞洁要求过于极端,反而起到了伤害女性的程度,但是在时代进步的今天,我们提倡男女平等,尊重所有人的权利平等,却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受任何社会的优序良俗的制约,并不是像流行歌曲所唱的那样“爱是没有错的,想怎么爱就怎么爱”。事实上,所有的爱都是有限制的、有前提的、都有一个爱的禁区,一旦违背了,就只会给自己、给别人都带来伤害。

前面的那位女大学生之所以接受已婚男人的约会,也许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也许只是一时冲动,甚至可能只是一次游戏,没有把握好自己,但是却给她的声誉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也是一种典型的不自爱的表现。

(未完待续)
2009-1-1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0: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1,5,过度教育是害孩子——《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15.39』

教育孩子是爱,这个道理父母很容易懂,但是教育不得法也会害了孩子,这个道理许多父母却不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教育不得法而伤害了子女、伤害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的事,时有发生。举个最普通的例子来说: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让子女从很小的幼儿时代就开始接受填鸭式教育,企图将子女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天才。明明子女对这方面的东西非常不感兴趣,也不得不痛苦地、被动地接受父母强加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子女都很痛苦,效果肯定也不会好。

这种令父母和子女都痛苦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没有尊重子女对学习的选择权,也就是说,大都属于子女不愿意学习或不感兴趣学,但是父母强迫子女去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学习状态,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许多父母也许会问,可是孩子还那么小,他怎么能正确选择学什么呢?父母以自己成熟的社会阅历为子女选择有好前途的学习对象,有什么不对呢?孩子在太小的时候,确实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也不能擅自为子女做出强制性的选择。因为即便是成熟的父母,也未必能确定自己的选择一定是对的。事实上,许多父母自己的人生都并不是那么成功,又有什么把握能替子女做出绝对正确的选择呢?更何况,社会和时代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即便是父母的成功经验也未必一定适合子女的人生发展。

是不是父母在怎样教育子女上就什么也不能做吗?当然不是。我觉得父母最要做的,不是具体替子女选择学习什么,而是培养子女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一个“有教无类。”『卫灵公15.39』的观点,套用孔子的这句话,我觉得父母要坚信“有学无类”,也就是说,不管子女学什么都行,只要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足够了,完全不要自己吃力不讨好地去为子女做选择,可以完全放心地将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子女。

父母要做的是从小培养起子女学习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眼光去限制子女选择学习对象的范围,更不要为子女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比如一定要考取大学、一定要取得名次之类的要求,这会严重伤害子女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会让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讨厌、拒绝的情绪。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子女逃避学习、远离学习。

只有让子女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子女才会对学习保持兴趣和热情,才可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也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学习成果。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⒍20』。父母只要在发现子女对什么学习感兴趣的时候,全力支持和鼓励子女,在子女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多鼓励子女,就足够了。

作为父母,应该对子女的学习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太功利,也不要太担心。比如说,今日中国的父母普遍存在一种“大学恐慌症”,仿佛觉得,考上大学才是子女的唯一出路,一旦子女考不取大学,这一生就全完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今天中国,早已经不是曾经的“朝为耕田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时代,考取大学,也已经不再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语,在今天这个多元、开放的社会得到了最充分的证明:只要经营得法,哪一行都能成为事业、财富的成功者。

相反,即便考取了大学,如果缺乏独自学习的能力,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一旦离开了大学老师的指导,脱离了父母的呵护,一样会一事无成,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失败者。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学习已经不只局限于校园,四年大学,所能学到的东西,其实很有限,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资讯技术的发达,学习的方法也在飞速变化,使得终生学习不但必要,也成为可能。一个未考取大学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四年自学所获得的知识,未必会比在校大学生差多少。

所以,即便没有考取大学,父母也完全不必悲观。只要子女有学习的热情和自学的能力,一旦他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很可能会取得意外的成功。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微翻阅一下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就会发现:上大学,并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然,我丝毫也不否认上大学对培养个人才能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告诉子女:能上大学,在今日中国,依然只是部分应届高中生的幸运,因此能有机会上大学,依然是首要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未完待续)
2009-1-20
发表于 2009-1-20 14: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学到了 好多东东: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09-2-2 09: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二,        亲情之爱

2,1,孝弟是为仁之本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⒈2』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起点和归属,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回答很简明扼要,两个字“爱人”『颜渊12.22』。之所以说“仁”是儒家思想的起点和归属,是因为儒家思想就是启发人们由亲情之爱焕发出普天下人与人之间的大爱。

怎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有子《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⒈2』,意思是说:“君子要善于抓住根本,根本抓住了,大道才能形成。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就是仁爱的根本。”

《论语》把“孝弟”当成是实现“仁爱”的根本,那么,究竟什么是“孝弟”呢?《说文》对此的解释是“孝,善事父母者。”“弟”通“悌“,“悌,善兄弟也。”通俗点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孝弟”的意思。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孝弟”观,不只是《论语》所宣扬的观点,也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尤其是“孝”字,更被儒家思想抬高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在《孝经》中,“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在《礼记•祭义》中,“众之本教曰孝”, 在《国语•周语》中,“孝,文之本也”, 在《左传•文公二年》中,“孝,礼之始也”。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样的“孝弟”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如果这样的“孝弟”不是双向的,而是单向的,那么就有很大的问题了。比如说,子女固然应该孝顺父母,但是父母又该怎样关爱子女呢?弟弟固然应该敬爱兄长,但是兄长应该怎样关爱弟弟呢?

也许儒家思想把父母爱护子女,兄长爱护弟弟当成是“不言自明”的事,所以没有特别强调,而只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爱、弟弟对兄长的爱。也许,有些儒家思想家认为,根本不需要考虑父母是否爱子女的问题,只要单方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爱就可以了,甚至认为即便父母对子女不好,子女也应该孝顺父母。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原本值得提倡的孝顺,就被扭曲了,就把原本平等的爱,扭曲为不平等的臣服关系、主从关系了。

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图中的“孝感动天”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个被扭曲的典型。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这个故事的作者,显然是认为,不管父母多么不好,子女也应该孝顺父母,用民间通俗的说法,那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也就是说,不管父母怎样错,子女都不能说父母不是,都必须原谅父母的不是,这是非常荒谬的,也是应该加以摒弃的。

对于故事中这样恶劣的父亲瞽叟和弟弟象,应该给予谴责和批判,不能成为考验孝顺与否的陪衬人而受到人们的默认。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没有权利虐待自己的子女。

在这样扭曲的孝顺中,子女完全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处于父母的附属品的位置,这样的孝顺观是不公正的、是扭曲的。在21世纪的今天,这样落伍、扭曲的孝顺观要彻底摒弃,然后才能建立新型的、健康的、平等的孝顺观。

新型的、健康的、平等的孝顺观首先应该建立在平等的、互敬、互爱的基础上。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同样,父母也应该平等地慈爱子女,尊重子女,把父母和子女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相互尊重、相互关爱,这样的孝顺,才有生命力。

兄弟姐妹也是一样,不应该只强调,幼小的弟弟妹妹应该敬爱年长的哥哥姐姐,哥哥姐姐也应该敬爱弟弟妹妹。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消除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等级之爱、差别之爱”,不要只强调单方面的爱、以小对上的爱,要提倡双向的、平等的爱。

对于每一个身为父母的人们,尤其应该学会区别传统的孝顺观中的不足和缺陷,要主动接纳和遵从新型的和现代文明的孝顺观,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子女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

(未完待续)
2009-2-2
 楼主| 发表于 2009-2-3 11: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2,2,怎样才算是孝顺——《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游问孝。子曰:“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⒉7』

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今天,说到孝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也几乎没有什么人公开反对孝顺父母。但是对于究竟怎样才算是孝顺,可能差别还是很大的。不但作为孝顺者的子女对此有不同看法,即便是作为被孝顺者的父母,对此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可能潜藏一个巨大的危机:很可能由于对孝顺标准的不同,而引发双方的矛盾,甚至可能引起双方的不愉快。因此理顺对孝顺的判定标准刻不容缓。

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等,对于孝顺会有不同的标准。《论语》中有多处提到怎样才算是孝顺,这只能算是2500年前的古人对孝顺的标准,对于这个标准,我们没有必要全盘照搬,但是可以作为参考。如果古人的标准对于今天依然是适合的,我们可以继续引用。如果对于今天的标准是不太适合的,我们可以加以修正。

在《论语》中,记录了子游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⒉7』。意思是说:“今天一提到孝顺就说是能赡养父母,狗和马不也有人喂养吗?如果无敬爱之心,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从孔子这话中我们可以推想出,即便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对孝顺的标准也就已经非常不同了,有人觉得,只要能赡养父母,就可以算是孝顺父母了,但是孔子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孔子认为只做到赡养父母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父母保持尊敬,如果对父母不尊敬,那么赡养父母就与饲养家畜没有什么分别。孔子对孝顺的标准,显然更加高一些。

了解到孔子时代的这两种关于孝顺的标准,作为今日中国人,我是深感惭愧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说在赡养父母的基础上对父母保持尊敬没有普遍做到,即便连最低标准的赡养父母,许多子女都没有做到。相反,我们却看到许多家庭几个子女相互推卸赡养父母的责任的现象。尽管父母有几个孩子,却一个子女也不愿意赡养父母。更有甚者,父母含辛茹苦把子女抚养大,子女不但不能赡养父母,还要继续赖在家里不去工作、心安理得地当“啃老族”!

我们也还注意到另外一种更加普遍的现象:父母并不缺乏养老的钱,他们自己有退休金,或者有子女每月提供的养老金,可是却缺乏子女的关心。有报道说,中国空巢老人在迅速增加。这些家庭的子女往往都去忙自己的事,而把父母独自扔在一边,甚至过年过节也没有时间去探望一下父母。

客观来说,子女无法和年老的父母一起生活,一起照顾年老的父母,主要还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因素。许多子女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将父母接来与自己一起安度晚年。不过也有相当多的家庭,并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父母和子女彼此之间的文化或观念上的隔阂,他们无法和睦相处,宁愿分开生活。

随着中国经济的逐年增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子女在经济上有能力让年老的父母和自己一起生活,但是如果子女和父母之间的文化或观念隔阂无法消除,比如著名的“婆媳不和”之类的隔阂无法消除,那么空巢老人得不到子女关心、照顾的社会问题就依然无法解决。消除这个文化或观念隔阂的唯一途径,就是爱,彼此之间标准相同、心灵相通的爱,以及对孝顺标准的统一和认同。

“婆媳不和”是中国最经典的难题之一,为什么西方社会没有类似的“婆媳不和”现象呢?我想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孝顺标准”的负作用。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孝顺标准”是只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敬”,但是从来不强调父母对子女的“敬”。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父母什么事都做得很公正,那么媳妇自然会对婆婆很尊敬,可是如果婆婆本身做事不公正,却还单方面强调媳妇必须无条件地尊敬婆婆,这自然会引起媳妇的强烈不满,于是“婆媳不和”便会一代代传下去,即便是当年的媳妇在熬成婆之后,也会同样强迫自己的媳妇无条件地尊敬自己这个新婆婆。

所以传统孝顺标准中的“尊敬”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只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没有同时强调父母对子女同样的“尊敬”。所以我们今天倡导“孝顺”,在强调要尊敬父母的同时,也强调父母必须同样尊敬子女。也就是,我们强调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相互尊敬,而不是一味只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只有彼此平等地相互尊敬,这样的孝顺才可以长久,才可以和谐,才可以给彼此都带来快乐,也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真爱。

(未完待续)
2009-2-3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4: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2,3,父母要自爱——《半部论语学爱人》

原壤夷俟。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14.43』

从古到今,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指责是子女如何对父母不孝顺,但似乎很少有人去追问子女为什么不孝顺父母的问题。根据我的观测和思考,几乎所有子女不孝顺的根源,都在父母身上。首先,是父母没有很好地教育子女应该怎样孝顺父母,其次,是父母本身的言传身教,让子女无法产生孝顺父母的愿望。比如说,有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子女要孝顺父母,可是与此同时,父母却从来没有好好关心爱护子女,甚至粗暴打骂、虐待子女,这样野蛮的父母,怎么可能让子女接受应该孝顺父母的概念呢?

许多子女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中成长,施展暴力的父母几乎成为他们心灵中恶魔的化身,长大之后,父母又粗暴干涉子女的婚姻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让子女凭什么要孝顺这样恶劣的父母呢?

对于此类不良父母,古已有之,孔子在《论语》中就专门批评过这样一位老人,《论语》中写到: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宪问14.43』。意思是说: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作为,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孔子边骂边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强调敬老的,也许是由于强调过头了,以至于在民间形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说法,也就是说,不管父母对不对,子女都应该迁就父母。从孔子在《论语》中对原壤的批评来看,正宗儒家思想似乎并没有如此无原则地迁就老人、迁就父母的意思。

孔子在这里批评了原壤的一生,小的时候不学好,长大了无作为,到老了还是不能自爱,这样怎么能行呢?这样的老人又怎么能焕发起晚辈对他的敬爱之心呢?这个简单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位父母,如果父母自己不自爱,从小打骂子女,不关心子女,不尊重子女,到老了,父母自己还不讲道理,动不动就在子女面前摆老资格,不尊重子女,怎么可能获得子女发自内心的敬爱和孝顺呢?

在中国社会里,几乎看不到父母会故意教育子女不孝顺父母的,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子女不孝顺父母呢?我觉得,这是父母们自己首先应该反省的。孔子曾经在《论语》中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12.11』的观点,尽管这个观点被后来的封建皇帝扭曲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但这显然不是孔子的原意。孔子的原意很清楚,那就是“君王应该像一个合格的君王好好管理国家,臣子应该像一个合格的臣子,认真辅助君王管理国家。父亲应该像一个合格的父亲好好抚养教导儿子,儿子应该像一个合格的儿子那样真诚孝顺父亲。”

如果我们按照今天的民主观点来解读孔子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国家领导人要像个合格的国家领导人来管理国家,否则老百姓就要收回赋予你的管理国家的权利,另外选择一个合格的国家领导人。一个父亲如果不能合格读履行父亲的义务和责任,那么子女也可以不再承认你这个不合格的父亲。”
我觉得,要让子女心甘情愿地孝顺父母,关键首先在于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一个父母,你可以没有钱,也可以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你不可以没有爱心,不可以没有责任、不可以没有对子女的尊敬,不可以有什么恶习,否则,你就不配得到子女的孝顺和敬爱。

在家庭成员中是如此,在社会上也是如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本身确实没有什么不好,但是这还不够,还要同时强调“尊幼爱老”,在单位里,在社交场合,我们应该对老人表示礼节上的尊重,但在工作中,在发表意见的时候,特别是老年人与青年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却不能无原则地强调尊老爱幼,而应该根据谁说得话有道理就尊重谁的意见。

在工作中,只有老年人真正能平等地尊重年轻人的意见,年轻人才会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年人的意见,否则,一味的倚老卖老地压制年轻人的意见,结果只能是口服心不服,这样的争论结果,不但无法得出最有利于工作的决定,也无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华和智慧,只会导致扼杀年轻人工作热情、挫伤年轻人的工作积极性的恶果。长此以往,也只会导致年轻人越来越不尊重老年人。

要让年轻人学会尊重老年人,最好的办法不是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年轻人或压制年轻人,而应该老年人是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引导和熏陶年轻人。

(未完待续)
2009-2-4
 楼主| 发表于 2009-2-5 0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2,4,教育孩子是最大的爱——《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14.7』

不管子女是好是歹,天下几乎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可是天下却有许多父母由于爱子女不得法,自己为子女辛辛苦苦付出的一番爱心不但得不到子女的回报、认同、感激,甚至会引来子女强烈的不满,甚至仇恨。所以怎样正确适当地爱子女,是每个为人父为人母的人们不得不经常反省和思考的问题。

许多父母由于自己在做子女的年代吃了许多苦,受了很多难,因此当自己成为父母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怎样避免自己的子女不再受自己所受的苦和难,他们总是尽可能地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也有一些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唯一的目的就是怎样才能为自己的家庭和子女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更有一些父母,以为只要能为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就算尽到了一个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就算付出了对子女的爱。

作为父母,如果只满足于为子女提供足够的经济环境和充裕的物质条件,显然是很不够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此类富裕家庭出现了问题。父母越富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越冷淡。相反,倒是许多贫穷的家庭,尽管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但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却非常深厚、融洽。我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爱子女的方式方法不同。

父母能为子女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当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爱的表达方式,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父母对子女的爱也会受到严重的制约和减少。所以物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仅有物质条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上的关爱。关于这一点,《论语》中有许多相关的论述,比如,书中写到: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13.9』,意思是说:孔子去卫国,冉有为孔子驾车。孔子说:“卫国的人真多啊。”冉有问:“人多了之后,应该做什么?”孔子回答说:“要让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问:“富裕起来之后,再做什么?”孔子回答说:“教育他们。”

孔子与冉有这段对话,当然主要是针对怎样管理国家而说的,但是我想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家庭。作为家庭的管理者的父母,首先当然要能承担起维持家庭富裕生活的责任,但是在让家庭富裕之后、在让子女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之后,还要教育子女,这才是对子女全面的爱。

那么怎样才能算是对子女的爱的教育呢?孔子在《论语》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准,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14.7』意思是说:“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让他懂得忠,能不教诲他吗?

孔子把让子女学会勤劳当成是对子女的一种爱,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有道理。所谓勤劳,我想不只是一种品德,更是强调要培养子女的一种能力、一种独立生存的能力。事实上要培养任何一种独立生存的能力,离开了勤劳的基础,都是不可能的。中国的文化传统讲究“耕读传家”,不管是耕田还是读书,离开了勤劳二字,都将一无所成。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这样的说法:“人遗子,金满箩,我遗子,经一筐”,我想这个“经”,不只是指四书五经之类的经,也包括经世济人的经。这一观点用一个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予人鱼,不如教人渔”。中国之所以会有“富不过三”的说法,根本原因正是许多富人父母不懂得教育子女,因此不管这些父母为子女积累了多少财富,都无济于事。

破解“富不过三”魔咒的最佳法宝,就是父母加强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让子女勤劳的爱心教育。不管父母的工作多么忙,不管为这个家庭在外面拼搏得多么辛苦,都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多关心自己的子女,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多关心他们的成长,那样才能充分尽到一个做父母的责任,那样才是给了子女一份完整的爱。

让子女学会勤劳,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独立生存的能力。现在的许多父母错把对子女无微不至的无限照管当成是真爱,实际上是害了子女。许多父母从小学开始每天接送子女,到了高考,还要父母陪读,进了大学,还需要父母送到学校报到、铺床叠被,毕业后,还要父母为子女去寻找工作。即便这样,许多子女才上了几天班就回家当啃老族了。这样的子女不是父母溺爱的牺牲品、是什么呢?这样的子女怎么能在市场经济时代独立生存下去呢?

父母要想教育好子女,首先自己要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要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否则自己辛辛苦苦以为是在爱子女,结果适得其反是害了子女。同时父母自己还必须能成为子女的良好榜样。如果做父母的自己都不勤劳,怎么可能让子女勤劳?如果做父母的对自己的父母都没有爱心,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子女对自己有爱心?“子不教,父之过”,许多子女的问题,往往根子都在父母身上。

(未完待续)
2009-2-5
 楼主| 发表于 2009-2-6 14: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2,5,过度教育是害孩子——《半部论语学爱人》

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15.39』

教育孩子是爱,这个道理父母很容易懂,但是教育不得法也会害了孩子,这个道理许多父母却不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父母教育不得法而伤害了子女、伤害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的事,时有发生。举个最普通的例子来说: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让子女从很小的幼儿时代就开始接受填鸭式教育,企图将子女培养成某一方面的天才。明明子女对这方面的东西非常不感兴趣,也不得不痛苦地、被动地接受父母强加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子女都很痛苦,效果肯定也不会好。

这种令父母和子女都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没有尊重子女对学习的选择权,也就是说,大都属于子女不愿意学习或不感兴趣学,但是父母强迫子女去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的学习状态,不可能得到好的结果。

许多父母也许会问,可是孩子还那么小,他怎么能正确选择学什么呢?父母以自己成熟的社会阅历为子女选择有好前途的学习项目,有什么不对呢?孩子在太小的时候,确实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也不能擅自为子女做出强制性的选择。因为即便是成熟的父母,也未必能确定自己的选择一定是对的。事实上,许多父母自己的人生都并不是那么成功,又有什么把握能替子女做出绝对正确的选择呢?更何况,社会和时代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即便是父母的成功经验也未必一定适合子女的人生发展。

是不是父母在怎样教育子女上就什么也不能做吗?当然不是。我觉得父母最要做的,不是具体替子女选择学习什么,而是培养子女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一个“有教无类。”『卫灵公15.39』的观点,套用孔子的这句话,我觉得父母要坚信“有学无类”,也就是说,不管子女学什么都行,只要具备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足够了,完全不要自己吃力不讨好地去为子女做选择,可以完全放心地将选择的权利交还给子女。

父母要做的是从小培养起子女学习的兴趣和自学的能力,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眼光去限制子女选择学习对象的范围,更不要为子女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比如一定要考取大学、一定要取得名次之类的要求,那样会严重伤害子女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会让子女对学习产生恐惧、讨厌、拒绝的情绪。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子女逃避学习、远离学习。

只有让子女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子女才会对学习保持兴趣和热情,才可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越远,也才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学习成果。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⒍20』。父母只要在发现子女对什么学习感兴趣的时候,全力支持和鼓励子女,在子女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多多鼓励子女,就足够了。

作为父母,应该对子女的学习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太功利,也不要太担心。比如说,今日中国的父母普遍存在一种“大学恐慌症”,仿佛觉得,考上大学才是子女的唯一出路,一旦子女考不取大学,这一生就全完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今天中国,早已经不是曾经的“朝为耕田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时代,考取大学,也已经不再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语,在今天这个多元、开放的社会得到了最充分的证明:只要经营得法,哪一行都能成为事业、财富的成功者。

相反,即便考取了大学,如果缺乏独自学习的能力,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一旦离开了大学老师的指导,脱离了父母的呵护,一样会一事无成,被这个社会所淘汰,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失败者。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学习已经不只局限于校园,四年大学,所能学到的东西,其实很有限,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共识。另一方面,随着现代资讯技术的发达,学习的方法也在飞速变化,使得终生学习不但必要,也成为可能。一个未考取大学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四年自学所获得的知识,未必会比在校大学生差多少。

所以,即便没有考取大学,父母也完全不必悲观。只要子女有学习的热情和自学的能力,一旦他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很可能会取得意外的成功。事实上,我们只要稍微翻阅一下那些成功人士的传记就会发现:上大学,并不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然,我丝毫也不否认上大学对培养个人才能的重要性,事实上,我们可以毫不迟疑地告诉子女:能上大学,在今日中国,依然只是部分应届高中生的幸运,因此能有机会上大学,依然是首要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未完待续)
2009-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0: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二,        男女之爱——《半部论语学爱人》

3,1, 为什么没有人爱我?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⒎30』

许多年轻人、特别是那些自身条件不太理想的年轻人,往往抱怨没有人爱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反省:自己是否爱别人。根据我的观察:那些整天抱怨没有人爱的主要原因,不是别人不爱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不会爱别人、甚至也不会爱自己,是因为他们自己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爱、也不懂得怎样去爱。

也许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你会说,爱这东西谁还不会呢?俗话说,哪个女子不怀春,哪个男子不钟情。爱情这东西,人一到了青春期,自然就不言自明了、无师自通了。但是我必须说,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把性和爱混为一谈了。事实上,性和爱是有区别的,性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学,到了一定的生理年龄、就会萌发性的冲动。在这一点上,人与动物是一样的。但是爱不一样,爱是需要学习才能懂的、才能会的。不学习的人永远也不会懂得什么是爱,不懂得怎样去爱人。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动物只懂得性、不懂得爱、也不需要爱。但是人懂得性、也懂得爱、更需要爱。

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这样谈论过仁爱,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⒎30』意思是说:“仁爱离我远吗?如果我想拥有仁爱,仁爱就会来。”孔子这话是针对仁爱,我想这个观点也同样适合于恋爱。

你也许会说,这完全是两回事,仁爱主要是指自我方面的事情,也就是一切由自己做主,自己喜爱仁爱,仁爱自然就会来了,可是恋爱是牵涉到两个人的事,只有我单相思,恋爱怎么会到来呢?比如说:我是一个外貌很普通的打工者,我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女明星,我成了她的铁竿粉丝。我虽然爱她,可是她却一点也不爱我,这怎么能说不是别人不爱我,而是我不爱别人呢?怎么能说,只要我想拥有爱,爱就会来呢?

仁爱和爱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我在前面说的是只要我们懂得爱,就一定能得到爱。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我们想爱谁,就能得到谁。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学会懂得爱,爱的前提是什么?是彼此尊重,是相互平等的自愿选择。只有当对方自愿选择了你,你也自愿选择了对方,才能让你们彼此的爱情合而为一,才能实现彼此的拥有,你才可能得到对方的爱。如果你无视对方的意愿,想爱对方就一定要得到对方,这样的行为,在你可能属于爱,在对方看来,则与爱完全无关,很可能被看成是一种动物性的占有。

其次,尽管彼此的爱情需要相互自愿才可以形成,但并不是不可以单方面去爱对方。比如你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女明星,你可能并不一定能得到她对你的爱,但你依然可以热烈地爱着她。你也可以想办法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爱,当她感受到了你的爱,假如你也足够出色,那么最后获得她的爱也不是不可能。

再其次,即便你最终没有赢得她对你的爱,但你为了赢得她对你的爱而刻苦努力拼搏,终于提高了你自己。从个人素质方面,从你的事业方面提高了你自己。那么,即便你最后并没有赢得漂亮女明星对你的爱情,但却因为内心始终拥有了这份美好的爱情和理想,也会让你寂寞的青春岁月增添几分光彩和浪漫,也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幸福和温暖。

最后,假如你对这位女漂亮的女明星的爱情越来越浓厚、越来越纯净之后,你就会更加懂得爱情的自由选择是多么重要,你就会理解,你越爱她,越会懂得尊重她对爱情的选择权。甚至你会逐渐产生出只要她幸福才是最佳选择的激情,那么假如你发现她选择了她所爱的人的时候,你会为她的选择而感到幸福,也不再会为她不选择你而感到太过失落。你会将这份美好的情感,作为青春的回忆悄悄地珍藏在心里。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像一位普通的打工者爱上并追求漂亮的女明星的极端情况是比较罕见的,绝大多数是针对我们身边与我们差不多的人群。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的社会价值在不同的人群眼里会有不同的显示,即便是人的容貌这一比较难以精确估算的东西,也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不同的“价位”,这样,怎样的男人可以配得上怎样的女人就会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市价”。

用“价位”或“市价”这些词,你可能觉得太过庸俗、世侩,那么你可以用“社会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评价”来表达。其实不管用怎样的词汇,都改变不了每个人的社会价值有不同这一本质。即便在面对爱情这样一个非常神圣、美好、崇高的情感时,也不要忘记了这一点,更应该有勇气正视这一点。

在这个无形的市价中,每个人对自己会有一个定位,别人也会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在我们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如果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和社会对自己的定位比较一致,自己又是在选择与自己处于类似定位的对方,那么获得爱情的可能性就非常高。相反,失败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学会准确地定位和选择固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真诚地、平等地、热情地去爱别人。人的外在社会价值会根据每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改变,一颗真诚的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许多男人外在条件很一般,但是却能娶到如花似玉的女人,同样,许多看上去非常般配的一对男女,却在结婚不久后就离婚。其中根本原因,不只在于彼此的外在条件,可能更主要在于彼此内心是否真正懂得爱情。
(未完待续)
2009-2-9
发表于 2009-2-9 10: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2-10 01: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镇江
先爱自己
然后爱自己所爱之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07: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帖由 静子 于 2009-2-9 10:36 发表
学学论语,学学爱人!


学然后知不足
 楼主| 发表于 2009-2-10 07: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东莞
原帖由 菱子 于 2009-2-10 01:32 发表
先爱自己
然后爱自己所爱之人



是的,一个人假如连自己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又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丹阳新闻网(https://www.dy001.cn) ( 苏ICP备05003163号 )

GMT+8, 2025-1-3 17:07 , Processed in 0.0710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